
有一本书,它是周作人推荐给林语堂看的,而林语堂看过后就找了周劭来点校,推荐出版,还专门写了一篇此书“读法”,赞赏其为“日记模范”。这就是晚清著名才子舒梦兰的《游山日记》。让我们来看看,林语堂认为此书该怎么读吧~
《游山日记》读法
我读舒白香日记,喜其文笔闲散,甚得日记体裁,因劝亢德把他翻印。本想略加批注,以明私人好恶,而时间不容如此做法,只好改写一篇读法。然而绝对非摹仿谁何,闲人不必瞎猜。惟吾既称此书足为日记模范,亦应说说其为模范道理,一则可以指岀要着,二则可以防入迷途,并非叫人囫囵吞枣把此书整个奉为理想杰作也。
日记所以为贵,在私之一字。论文是写给大家读的,尺牍是写给一人读的,日记是写给自己读的。论文材料是天子王侯部长科长之事,尺牍材料是朋友借贷感兴抒怀之事,日记材料是朝夕会谈中夜问心之事。故论文公,尺牍私,而日记私之又私。
然就范围言之,日记广于尺牍,尺牍又广于论文。论文谈大不谈小,尺牍日记大小皆可谈。小之又小者,日记可以列入,在尺牍,非至亲至友便不相宜。举例以明之,随意臧否人物,叙述曲直苦衷,可以入尺牍日记,而不可入论文。天池寺牝犬求交,雄鸡守节,今日吃豆,明日吃藕,系小之又小者,可以入日记,而非至亲至友便不宜入尺牍。
故论文只谈要紧事,尺牍可谈要紧及不要紧事,日记并可谈最不要紧事。惟有好的尺牍写来必似日记。谈不要紧事,方是佳翰;写无事忙信,才算知交。牝犬求交雄鸡守节材料皆可收入尺牍,便是尺牍圣手。至牝犬求交雄鸡守节竟能运用入论文,斯为文章大家。孟子鱼与熊掌之喻,小之又小,便是如此随手拈来。

黄宾虹绘《庐山图》
论文能大不能小,日记尺牍能大能小,故日记尺牍范围比论文广。故能写好论文者,未必能写好尺牍,能写好尺牍者,必能写好论文。是故教小学生作文,只须教写日记;日记做得好,能小能大,能叙事,能描写,能发议论,论文可不学而能。
此书有小有大,有记蚊记汗,亦有论佛论道。有叙事,有回忆,有会话,有自省,有骂和尚语,有敬樵夫语,有嬉笑怒骂,有巧譬罕喻,有透彻议论,有幽默风格,所以称为模范,而所以最贵在幽默风格,于正经中杂以诙谐,闲散自然,涉笔成趣。
……
全书以议论言,当以卷八丁丑条,页五至七“庸人颂”为第一。此盖古今来骂道学第一篇杰作,与袁子才“答杨笠湖书”媲美,真可谓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了。文长,兹不录。以罕譬言,当以卷六页九丁卯条以寒热谈国脉盛衰为第一,以卷六页一壬戊条以四时喻贤圣第二。第一条略如:“秦始皇好吃热药,以助火纵欲。其始也亦殊快意,浸假而遂生陈涉之痰,动项羽之火,痰火炽而中风亡矣。唐太宗好吃阴药,故体貌润泽,未尝有疾,浸假而酿成高宗之痿,明皇之泻,赖有徐狄之参蓍,挽回元气……”此真所谓妙语解颐矣。第二条略如:“至若孔子之德……则所谓秋分之际……有似卉木落实,为年来种子,正秋分事也。颜子一间未达,则秋分之朝。曾子闻道稍迟,亦秋分之暮……孟子则丹枫黄菊之秋也,风景殊佳,节气则过中矣,原宪清寒,居然十月坤卦也……递降而至于秦皇,汉武,晋祖,唐宗,以及李斯,王莽,刘曜,朱温之徒,苟非酷暑,即是严寒,未尝不生物成物,而炉箑皇皇,宇宙间无宁日矣。”这是罕譬而喻,文字活泼,是吾所谓好文章。
在议论方面,以上几条以外,能发挥独见者,有“不知子都之美无目辩”(卷九页四),“妓功甚巨论”及“老人不应犹好妓乐辩”(卷九页二),而后者尤能议论风生,当与袁子才《与朱石公书》《与杨笠湖书》及龚定庵《论私》并读之。
但是以日记论,以小品论,以个人笔调论,全书吾却推“想吃肉”(卷五页七)“喜夜谈”(卷五页八),及“睡状元冤解”(卷九页四)为第一。议论文属阳性,抒怀文属阴性,在日记中,我仍喜欢小品抒怀自由自在之文,故全书推“喜夜谈”文为第一,以其小品风调最纯熟也。
予比晓钟动即不复寐,辗转待日出始起,亦不为晏,然生平有坚卧不醒之名,竟有薄暮过我,犹问曾否朝餐者,予亦唯唯不敢辩。尝戏语白厂:“吾属当不睡则醉,不醉则睡;睡与醉,虽有罪不加刑焉。”白厂翻盏大笑,叹为典切;其实白厂未尝醉,予未尝睡也。拙性喜昼夜不寝而长谈,惜世人多忙,谁肯过我?或问“曾见某人”?辄云“彼长睡何由得见”,其不相识者,恶得不信?今试举一二长谈之人以证。吾往初入都,因吴茗香、兰雪而识乐莲裳。三子者,或同来,或一二人来,谈辄达旦。往往一人病,二人引以为戒,不复来,然予必往问其疾,则又谈达旦,病者或因谈而愈,辄又悔其相戒也。莲裳比戏语兰雪,与舒白香谈,可以令人死,兰雪则谓子犹未尝读白香小词,乃真令人死耳。三子皆奇才宿慧,声入心通,虽欲不谈,亦忍俊不禁。即此可信,予不睡非难,不谈难,谈亦非难,能使我敢于妄谈者,难其人也。……大空敏绝有鉴裁,以冲度掩其机锋,鲜有知其善谈者。每觞佳客,辄相约一谈。否则虽适在坐,必私语曰“某某客且至,君可去矣”,其风趣如此。至亲中曾连榻长谈而不厌,自少至老,未尝笑我渴睡者,则别有西桥姊丈,果泉廉使,及朴园外甥,家从子长德,建侯诸人可证。然则相识朋旧之不屑过我,不肯过我,不暇过我长谈者,相遇虽疏,其过亦不专在我(语案:日记文字至此为上乘)。顾疑我无时不睡,以致传闻异辞,一若区区在世犹未下床也者(所谓闲适笔调,娓语笔调,便是指此种语句),此睡名之所以重乎?抑果众人皆醒而我独梦乎?冤之久者不易白,故历举同乡诸公之曾久处而长谈者,以证吾梦而常醒,盖谈非梦中事也。脱诸子都复不承,谓予妄证,则予且自疑是梦,正好酣眠,亦不暇哓哓辩矣。

唐寅绘《庐山图》
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皆见于本段,而末句“脱诸子都复不承”一转,乃行云流水之笔,不可强求,非才子莫办也。试以此文笔调与周作人笔调合读,便知娓语笔调平淡文章之趣。学者果能夺破古文笔法重围而出,学学亦当不甚难,即使学不像,亦较画今夫天下好也。呜呼,吾提倡闲适笔调,有何辜哉!
白香之幽默,来得自然轻松,以幽默化其讽刺,斯不流于尖酸。姑举二例。卷一页九:
妙华欲重诣都下,住西山戒坛之太阳洞。谓此洞一虎守门中……心偶妄动,则虎有怒色,若严师之督弟子者……此虎数十年守洞,未尝食僧。戊午春,一道士谓能伏虎,乞居此洞,僧亦惮是役之险,乐让道士。居才五日,戒坛巡山僧过之,不见虎守洞,以为道力所驱也。入洞相访,则道衣与一足存焉。予笑曰:“此虎既善护法,仍旧茹荤,殆亦若萧居士(白香化名)乎?”……猎者:矢不虚发,近诸山皆有获,独黄龙虎不入彀,足见其高纵远虑,不婴外患,惜予留连信宿,闻声相慕而已……(白香曾谓闻虎吼,大慰岑寂故云。)

沈周绘《庐山高图》
又举一例。白香高雅,自然觉得俗人可笑,但亦平平温温,不涉酸刻。卷九页三壬午条有煮鹤之喻:
亭午,数游人相过,知客僧延款甚殷。一猬髯蛙腹者叹曰:“真好庐山,南北行半日不尽,脱可种菽麦,何难致富。敝乡之山甚宜树艺,惜宽广逊之。故古人独夸此山。”予闻之甚乐。昔人有酷好鹤而蕃其种者,一贵人见而乞焉,不得已笼献其一,甚有德色。翌日造请,贵人者殊不称谢,其人不能耐,遂自夸鹤美。贵人颦蹙摇首曰:“昨已尝试,味反出雁鹅之下,奚足贵耶?”
此段作者以“予闻之甚乐”了之,若在不善用幽默者,便多事矣。不能幽默者始需要辱骂。此种杀风景事书中甚多,而尤以俗僧势利者尤多。卷三页八,甲午条知客僧与行者在清净禅林互骂便是。又卷四页七,己酉条“知客僧忽请化斋,意在化缘”一节。最好是卷八页五丁丑条,描写一些掾吏“说官话,唾官痰,着官衣……。亦不屑赏鉴天池,但仰面望铁瓦问曰‘生铁乎?熟铁乎?’……”一段。卷七页三悔不失节条亦幽默。余数例已见黎厂跋。
(本文摘自《游山日记》附录《〈游山日记〉读法》)
相关知识
原创 陈根:你为什么讨厌方方日记?方方日记到底戳痛了谁?
《查医生援鄂日记》英文版全球预售
更新dy 摸了一下行李箱,把我带到哪儿去了, 小明的旅行日记来噜 !
方方公布武汉日记约稿过程
山人日记:今天 我又被了555……
原创 《方方日记》到底想表达什么?真的就是简简单单的记录生活吗?
《胡适留学日记》拍出1.3915亿 创最贵日记拍卖纪录
“日记”本无错 文字亦有情
张凌赫我的追星日记 帅呆了酷毙了
勇日记拾取岁月的遗珠
网址: 林语堂:我为什么把《游山日记》评为“日记模范” http://m.shhpp.com/newsview35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