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借我瞻前与顾后,变如不曾改变
关于少年,关于成长,没有迎面溢来的春风得意,没有兜头盖来的豪气万丈,有的只是平静、有的只是坦然,那是我对少年的所有幻想与渴望。什么是少年?是十六七岁朝气蓬勃的年纪,是运动时肆意的汗水,是无所顾虑的大笑。但这一切的一切和少年的年轻气盛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只有张扬的盛气凛然才可以大笑、可以奔跑吗?被定义为“少年老成”的少年就不可以吗?我想这是固有的标签印象。
其实不管少年是年轻气盛还是年少老成,都不能拿他们本身具备的共性来泛泛而谈,掉入刻板印象的怪圈。少年人就是少年人,重点关注应在“年轻气盛”和“少年老成”上,而非对方辩友所大谈特谈的本就可能都具备的品性。是的,年轻气盛的确可以具备远大的梦想,那年少老成就不可以拥有了吗?所有的少年都是少年自己,梦想与豪气不是年轻气盛的代名词。
为什么我们赞扬少年?是赞扬他们的年轻,更是赞扬他们一如既往的初心,但不是赞扬他们的鲁莽,他们的自大,他们的盛气凌人,他们的“年轻气盛”。我们经常会说少年人的年轻气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就如对方辩手所论述的,很华丽的语句,很热烈的情感,很“少年”,很“年轻气盛”。但这真的是值得夸耀的吗?很多时间,我们太擅长赞美,而忘记思考。
诚然,面对人生的困境,需要勇敢的精神来突破,但如果把勇气孤立地当做年轻气盛的赞美对象,其本身就是一种勇而无谋的表现。如今,高中生、大学生杀人案件不断现行于网络,从以前杀死四名同学而震惊社会的马加爵事件到现在让我们惊恐到麻木的、层出不穷的学生“义气奋勇”的伤人、杀人案件,我们不得不反思,年轻气盛的匹夫之勇,真的是值得提倡的吗?“年轻气盛”真的应该成为少年人的取向吗?我想,应当多一些“年少老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借我瞻前与顾后,变如不曾改变
清明祭扫既要“瞻前”也要“顾后”
原创 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何瞻谈中国古代游记文学
圆明园出生的小阿哥弘瞻,乾隆宠他如待亲儿,为何最终英年早逝?
经典文言文赏析——《顾荣施炙》
遇见你之后,他人的好不足为顾,你的好无人能及
江宏杰方再发声明:对小爱的爱一直都不曾改变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瞻山识璞,临川知珠
网址: 借我瞻前与顾后,变如不曾改变 http://m.shhpp.com/newsview4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