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好文化不是不犯错,而是总能回到正轨

好文化不是不犯错,而是总能回到正轨

段永平在中国企业界有很多粉丝,接触多了,发现大部分追随者只是喜欢段永平的财富结果,和他不怎么管事儿的生活状态。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他的视野、心态、长期主义、”本分文化“,那是一点也不想学。

前几天,我看方三文采访段永平的视频,老段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像一道闪电,瞬间击穿了我的认知防御。

他说:“好文化不是不会犯错,而是总能回到正轨。”

认为企业文化不重要,甚至对人才的看法还停留在”只选不育“阶段的公司,对打造一个伟大企业,还没入门儿呢。就算它凭借外部红利短暂赚到了钱。

我研究商业案例,有两个标准,是否经历生死,是否穿越周期。就算研究当红炸子鸡,也是指向它背后代表的时代趋势变化,而不是以具体的经营动作为重。

让一个公司可以经历生死与穿越周期仍然存活至今,一定有文化的内在力量在支撑。文化的力量里,如何看待失败和犯错,是核心表现。

我发现好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焦虑:不敢犯错。

我们如履薄冰,总觉得一步走错,就会满盘皆输。我们拼命制定严密的SOP,层层加码的审批流,试图打造一个“零缺陷”的完美组织。

今天,我想借着段永平的这个观点,和大家深聊一下,到底什么是能救命的企业文化。

犯错不可怕

大家回想一下,那些曾经风光无限、最后却轰然倒塌的巨头,它们是因为没钱吗?是因为没人才吗?还是因为技术落后?

通常都不是。它们倒下的姿势往往惊人地相似:哪怕撞到了南墙,也要把墙撞破继续走,直到头破血流,气数已尽。

它们缺的不是资源,而是那套能让它们“不断自我纠错”的机制 。

段永平在采访中举了一个极具分量的例子:苹果放弃造车。大家都知道,苹果在造车项目上投入了十年光阴,烧掉了数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换做普通的老板,面对这样的巨额沉没成本,面对外界的期待,面对面子问题,哪怕硬着头皮也要把车造出来,哪怕造出来是个烂东西。

但苹果怎么做的?一旦发现这个领域难以做出超越预期的差异化体验,一旦发现这违背了“用户导向”的初衷,库克极其果断地按下了停止键。

这就是“纠错能力”。 在好文化里,面子不值钱,沉没成本不重要,“是不是对的事情”才最重要。

反观那些“坏文化”的企业,剧情通常是这样发展的: 一开始,决策失误。 紧接着,为了维护领导的权威,开始掩盖问题。 问题盖不住了,就开始推卸责任,部门之间踢皮球。 最后实在不行了,找个替罪羊祭天。 等到这套流程走完,企业往往已经病入膏肓,彻底崩盘。

而“好文化”的企业,面对错误的流程完全不同:承认错误 → 找出根源 → 全面整改 → 分享教训。

我常说,企业就像一辆在迷雾中高速行驶的赛车。好文化不是保证你不偏离航线,而是当你发现偏离时,方向盘还在你手里,并且你敢于猛打方向盘,回到正轨。

不做什么

很多老板喜欢把战略挂在嘴边,觉得战略就是宏图伟业,就是“我要做什么”。 但在段永平看来,文化和战略的底色,往往体现在“不做什么”。

段永平透露,他们公司内部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工具,叫“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 这个清单上的每一条,不是脑暴出来的,几乎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比如,他们明确规定“不做代工”。 是因为代工不赚钱吗?当然不是,富士康也很赚钱。 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清了自己的基因——我们擅长做品牌,不擅长做代工。如果在不擅长的领域贪婪,最终会稀释在擅长领域的优势。

文化,本质上就是一套“集体决策机制”。 当并没有老板在场,或者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时,文化会自动跳出来告诉你:这事儿不能干。

段永平说,他们在讨论业务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永远不是“这事儿能不能赚钱”,而是先问“这是不是对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我党的一条优秀文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华为也把它学过去了,定期搞这类活动。 这其实就是一种强制性的“清零机制”和“纠错仪式”。它强迫组织停下来,审视自己身上的赘肉和毒瘤,然后动刀子割掉。

敢于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敢于承认自己不行,这才是最高级的战略定力。

何为好文化?

作为企业顾问,我也经常被问到:李老师,文化这东西太虚了,怎么落地?怎么衡量?

段永平给出了三个非常实用的“硬指标”,我觉得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对照自查:

第一,看企业如何对待老员工。文化好的企业,老员工是宝;文化差的企业,老员工是草,甚至被视为“性价比低”的累赘。

段永平提到,步步高系有很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事。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家公司不仅活得长,而且在长周期的发展中,它没有抛弃同路人,它的价值观是稳定的,是有温度的。

第二,看CEO犯错后会不会公开认错。这太难了。在中国这种传统的权力结构下,老板就是天,老板怎么能错? 但恰恰是因为难,才珍贵。 文化健康的企业,领导者敢于袒露自己的脆弱和失误;而文化糟糕的企业,所有人都在配合演戏,维护那个所谓的“永远正确”的领导权威。 老板不认错,下面的人就不敢讲真话,组织就会变成信息的孤岛,最终撞上冰山。

第三,看公司有没有“不为清单”。就像前面说的,敢于明确拒绝什么,往往比追求什么更能体现你的文化底色。 段永平那句话说得极好:“人们关心的是我们做过什么,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的原因是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写到这里,我有点感叹。 我们这代人,太迷恋“弯道超车”,太迷恋“一夜暴富”,太迷恋“精准打击”。 我们把企业做成了精密的仪器,却忘了企业是由一群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有机体。

是人,就会犯错。是组织,就会有熵增,就会走向混乱。 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对抗这种混乱的负熵流。

它能让企业在犯错时,不自欺欺人,不一条道走到黑,不把局部的伤口演变成全身的败血症。 它赋予了企业一种自我净化、自我修正的能力。这才是企业穿越周期、基业长青的“不死基因”。

所以,别再苛求你的团队完美无缺了,也别再逼自己做一个从不犯错的神。 回到段永平那个朴素的智慧:别追求不犯错,要追求能回正轨。

当你有了这种底气,增长,自然会发生。

我是李云龙,我们在增长的路上,继续修行。

相关知识

好文化不是不犯错,而是总能回到正轨
“中印关系回到正轨”?学者:莫迪战术性调整
提前告知犯错者这是不是个错误的选择呢?小米归来!
等待,不是为了你能回来,而是找个借口不离开
一个不敢犯错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范玮琪晒的不是岁月静好,而是毫无边界的羞辱感
顺其自然不是躺平,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强求!
青春中的情愫,让少年时@RWHLL 的小小人生重回正轨
夜读 | 好的生活,不是拼命透支,而是款款而行
人生的快乐不是得到的多,而是失去的少

网址: 好文化不是不犯错,而是总能回到正轨 http://m.shhpp.com/newsview355730.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