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浪潮纷繁复杂的今天,宋元花鸟画依然以其永恒的魅力,静静诉说着千年之前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由当代艺术家们以新的方式继续讲述。
在中国美术的历史长河中,宋元花鸟画代表着一种美学巅峰。那种对自然的精细观察、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对笔墨的高度掌控,至今仍令世人惊叹。
在当代画坛,何挥豪与刘万鸣等艺术家承继着宋元花鸟画的文脉,却又不固于古法,以当代人的视角与情感,重新诠释这一古老画科的生命力。

刘万鸣与何挥毫
宋元气象:中国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宋代花鸟画以其高度的写实性和高超的表现技艺令人赞叹。在宋徽宗赵佶的引领下,宋代画家将“格物穷理”的美学追求推向了极致。
花鸟画起初只是人物画的装饰元素,作为独立画科,大概萌芽于南北朝时期。
到了宋代,画院花鸟画形成的准确细腻、合乎物理的写实风格,被称为“宣和体”。这一风格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形象的写实性、诗意的含蓄性和法度的严谨性。
宋画到底有多写实?浙江省博物馆原馆长陈水华给出了科学的数据:在他分析的174幅宋画中,鸟类图像可辨识到具体物种的比例高达88%。
这些画作共记录了67种鸟类,不仅包括常见的麻雀、喜鹊等,还有白额雁、花脸鸭、红腹角雉等不常见的物种。
元代花鸟画则在宋代基础上更重情感抒发和个性表达,以“墨花墨禽”为主流,格调清雅明快。
元代花鸟画重视写生,艺术家们弱化写实而重笔墨意趣,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埋下伏笔。
笔墨传薪:两位艺术家的承变之道
在当代画坛,刘万鸣被视为宋元花鸟画精神的重要传承者与革新者。他的作品根植宋元传统,却又不乏现代气息。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创新性发展。
刘万鸣的绘画以花鸟走兽为主,在形象、布局、笔墨、意韵等方面别具一格。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展现情趣各异的意境,营造出简淡清润、空旷萧远的境界。
他推崇宋元绘画的笔墨精神,其作品《碧空无际》是一幅高近四米、宽两米的大尺幅画作,画面中嬉戏于水中的禽鸟、摇曳在岸边的芦苇,与雄壮的古槐和繁密的野草相得益彰。
虽然何挥豪的具体艺术成就未在搜索结果中展示,但从他与刘万鸣共同推广宋元花鸟画的背景来看,其艺术追求必然与刘万鸣有相通之处。
他们都在思考:如何将熟悉的内容和技法,在笔墨和思想层面,转化为反映当代主题的作品。

《瑞鹤图》-何挥毫
古今对话: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化
刘万鸣认为,作为画家,从古师古是绘画的路径,而创新才是目的,秉承“汲古开今”的精神尤为重要。
新时代的画家更要守正创新,要用跟上时代精神的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攀登文艺新高峰。
在刘万鸣看来,中国画的传统从未中断,而且在不断地兼收并蓄、发展壮大。
中国画的笔墨表达要在广大和精微之间形成一种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的效果:仰望天空把整个画作看作浩瀚宇宙天地之宽,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观察入微,刻画细致。
何挥豪与刘万鸣都在探索如何将传统花鸟画与当代审美相结合。他们认为,当代画家的创作必须与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
无论艺术风格如何,作品都应该体现当代性,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人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反映现实的作品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雪域雄风-何挥毫
教学相长:培养薪火相传的新生力量
除了艺术创作,何挥豪与刘万鸣还致力于艺术教育,培养新一代花鸟画家。
刘万鸣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将他的艺术理念传授给年轻一代。
他策划的“中国素描——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展示了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素描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尽管素描是西方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但在展出的作品中却融入了丰富的中国元素,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这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刘万鸣计划举办的写生展,展出他一年来的写生作品,也体现了他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对他而言,写生不仅是捕捉自然之美的手段,更是一种对艺术深刻思考的过程。
世纪之问:今天我们为何仍需宋元花鸟?
在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回归宋元花鸟的传统?
宋元花鸟画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观照方式。那种“格物致知” 的精神,那种对生命秩序的虔诚礼赞,正是当代社会所稀缺的。
美国博物馆的观众着迷于宋代花鸟画的高度写实性,以及画家精湛的水墨技法。当美国观众得知这些作品是绘制在绢上时,都惊叹不已。
陈水华认为,宋代已有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传统。虽然宋代花鸟画家不一定认识笔下的每一种鸟类,也没有为每一种鸟类命名。
但从多数画作所体现的形理两全来看,相信他们是了解,并能够区别不同鸟类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态习性的。
何挥豪与刘万鸣的作品与艺术实践,正是试图唤醒这种古老的观照方式,并以当代的笔墨语言与之对话。
他们的艺术探索提醒我们,宋元花鸟画的精髓不仅在于技法,更在于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对和谐秩序的追寻。
今天,当我们站在何挥豪与刘万鸣的画作前,依然能看到宋元花鸟画的影子——那种对一草一木的挚爱,对生命律动的敬畏,对自然秩序的虔诚。
它们穿越时空,悄然落在艺术家的笔端,化作这个时代的新花鸟精神。
正如刘万鸣所言:“我们的作品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的作品既承载了历史的厚重,又展现了时代的活力。”
相关知识
为何我们今天仍需宋元花鸟?听何挥豪与刘万鸣如是说
乡情——刘万鸣写生·书法作品展在京举办
何挥毫:宋元绘画的当代传承与艺术升华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一行赴浙江考察调研
为何贞嫔仍需向祺贵人行礼?
魏哲鸣饰演刘畅射杀蒋长扬囚禁何惟芳
万芾“花鸟世界”中的二十四节气:处暑
90岁何占豪:《梁祝》探路,让世界听见中国音乐之美
气象与心象之间
宋元小说话本志疑
网址: 为何我们今天仍需宋元花鸟?听何挥豪与刘万鸣如是说 http://m.shhpp.com/newsview35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