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又回来了,1960年大学毕业来到贵州,那时我21岁。我脚下的土地有两块,一块是贵州,一块是北大。”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已不知是第几次回到贵州,这个他曾生活了18年,视作精神故乡的地方。

11月7日立冬,此行,他专程为《乐黛云集》(十卷本)出版分享会而来,“很高兴能够出席,因为我确实有话要说。”钱理群拨开时光的帘幕,从40多年前与乐黛云的相识开始聊起,更像是一场温馨的家学传承。

1931年,乐黛云出生在贵阳的书香门第,1948年进入北大,1952年留校任教。她是文学史家、教育家王瑶和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学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汤一介的妻子,也是1972年北京大学恢复招收留学生后第一批教授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
距离2024年乐黛云先生逝世,已经一年多了。钱理群话语里满是对先生的敬仰、回忆,他说,“与乐先生相识于1978年的北京大学,大家都知道,我的研究生导师是王瑶、严家炎先生。其实,我的导师还有一位,就是乐黛云先生。王瑶先生带研究生有一个特点。他只管两头:入学时布置学习任务,毕业时管论文答辩。其余的事,都交给他的助手,就是乐黛云老师。”

乐老师也自有管法。比如,乐黛云深知这一代学生“自主能力极强”,干脆把学习和研究的主导权交还给他们。乐黛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编委,竟“暗地”把编辑权交给了钱理群,她则负责最后把关。
钱理群笑谈道“利用这个机会,我有计划地大量发表全国各地第三代学者的文章,把那些尚为研究生身份的人,推到学术前沿。我们彼此扶持,自然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研究群体。”
乐先生作为第二代学者,“这样的主动赋权,确实非常难以想象。”钱理群说,此后,乐先生更是在学术上给予自己切实支持,帮助自己巧妙化解了不少危机。
而真正让这段亦师亦友关系“出圈”的是,贵州的经历,给两人留下的深刻烙印。

乐先生的故乡是贵州,钱理群则把贵州视为第二故乡。一位从贵州走向世界,成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一位从“中心”走向“边缘”,在贵州大地深耕文化的根系。这份对贵州共同的情感联结,无疑又加深了他们的情谊,后来在关于贵州地方文化研究的学术会议上,两人也常共同出席交流见解。
《乐黛云集》第一卷《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就是从贵阳写起,此次出版的《乐黛云集》(十卷本),是乐黛云中文著述最完整的合集,囊括了其在比较文学基本理论、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以及比较诗学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所收录的著作、论文、自传、散文等,不仅是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中国人文学术史、思想史的珍贵档案。
有其人,乃有其文,见其文,亦可见其人。钱理群不禁感慨起乐先生那让人惊讶的成长经历:“这样的教育史,在贵州地方文化中,真正前所未有。”

抗战爆发后,大批“下江人”(指来自长江下游文化发达地区的知识分子与学生)涌入贵阳。他们不仅带来了战火中的坚韧,也带来了新的思想潮流。乐先生和他们一起唱抗日救亡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青年时期的乐黛云,沉迷于《德伯家的苔丝》《简·爱》《飘》《三剑客》等西方文学经典,同时热衷于校园戏剧,舞台上,她甚至反串出演《雷雨》中的鲁大海。
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乐黛云对文化艺术多元探索拓展,兴趣转向了巴哈、贝多芬的音乐,以及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人性与欲望的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探讨信仰、道德与人性冲突……
“彼时的贵州,基础教育薄弱,文化资源匮乏。像乐先生这样接受全面、开放、丰富的教育在贵州教育史上几乎没有。”钱理群认为,“正因为如此,乐黛云迅速走向全国与世界,绝非偶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相关知识
大咖云集上投摩根投资策略分享会
在《乐黛云集》中,回忆“北大国宝”的一生
热巴、郝蕾、关晓彤、于正与任嘉伦齐聚,小品界大咖云集
分享奋斗故事,这群湖湘文艺大咖用诗歌茶乐向青春致敬
赵本山调侃众明星名场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乐坏台下一众大咖
大咖云集!UFC澳门站吸引了@甄子丹 @张伟丽MMA 等明星现场观战…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嘉宾名单曝光:大咖云集进言献策
官宣好戏,大咖云集,扬州运河大剧院新春演出季节目单来了
2020千岛湖论坛举行 大咖云集把脉数字千岛湖
大咖面对面 | 宋婷小姐姐直面灵魂大拷问
网址: “大咖”推荐“大咖”,钱理群分享《乐黛云集》(十卷本) http://m.shhpp.com/newsview35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