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幅恐龙画,更是一封来自远古、写给当下的生态家书。”法国画廊藏家在收藏青年艺术家曲胜麟的作品《返古——恐龙时代》(第四张)时评论道。
第七届UWEE卢浮宫国际艺术展近日在法国巴黎落幕。来自中国、现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的18岁青年艺术家曲胜麟,以碳粉画《返古——恐龙时代》(第四张)受邀参展,并获法国画廊藏家收藏。这是继2024年3月凭同系列作品荣获“小艺术家”称号后,他第二次登上卢浮宫舞台。凭借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创作理念,他以源自中国大地的灵感,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关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考。

青年艺术家曲胜麟受邀参加第七届UWEE卢浮宫国际艺术展
2024年3月,曲胜麟首次亮相UWEE卢浮宫国际艺术展,其作品《返古——恐龙时代》(第三张)以恐龙骨骼为核心元素,通过碳粉画的细腻笔触还原史前生物形态,并暗含生态警示主题。作品从全球青年创作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展方“小艺术家”称号。一年后,他携该系列第四幅作品再次受邀参展。新作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上进一步突破,通过碳粉层次的明暗对比,将恐龙骨骼与地质岩层融合,呈现生命由繁盛至消逝的历史厚度。

碳粉画《返古——恐龙时代》(第四张)
曲胜麟的创作灵感源于辽宁朝阳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童年时期,他多次赴朝阳鸟化石公园研学,深入观察古生物化石与自然环境,并以连环画形式记录所见所思。这段经历成为他“恐龙艺术”系列的创作起点。在创作中,他坚持“科学为基、艺术为桥、生态为魂”的理念。每次动笔前,他都会查阅大量古生物学文献,参照实物标本核对骨骼比例与埋藏状态,以确保科学准确性;在技法上,他创新使用碳粉材料,以指尖和棉签代笔,通过浓淡、虚实的对比,塑造出既具科学精度又富温度的画面。作品以恐龙灭绝为隐喻,呼吁公众关注地球生态的脆弱性。
从辽宁朝阳的化石群到巴黎卢浮宫的国际舞台,曲胜麟的作品以中国土地上的观察与思考,展开了一场跨文化的生态对话。他的艺术不仅反映个人的探索,更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年的全球视野与责任意识。“希望通过我的画,让更多人读懂恐龙化石背后的启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守护地球,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曲胜麟说。
以科学为经、艺术为纬,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正在用画笔讲述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故事——关于生命、生态与共生的持续对话。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相关知识
中国林业生态作协主席杨海蒂:以文学担当讲好美丽中国故事
向孩子讲好抗“疫”故事 补习“生命教育”这门课
“艺术世界里的茶”研讨会:讲好中国茶文化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美丽重庆|作家张兵:以生态文学讲好美丽重庆故事
昆山新春晚会,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2023中国·自贡恐龙艺术周”启幕
用媒体艺术讲好长沙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网文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有力载体
以“融”的力量,让世界倾听中国故事
网址: 卢浮宫里的“生态家书” 中国青年以恐龙艺术讲好“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故事 http://m.shhpp.com/newsview35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