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交给读者”的巴金先生,在20年前离开了我们,但他深情的文字永远留在读者心中。自10月17日起,巴金故居、巴金研究会、巴金图书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包括“温暖的灯,始终亮着”打卡仪式、巴金的杨浦记忆图片文献展、憩园讲坛和文坛茶话会等,与读者共同缅怀这位文学巨匠。
他拥抱他生活的地方,他书写他生活的地方
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10月17日“巴金的杨浦记忆图片文献展”开幕式上致辞中所言,举办纪念巴金先生的系列活动,是为了怀念他,也为了更好地继承他的文化、文学遗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他谈起中国现代文学馆最早的倡议者、发起人就是巴金先生,巴老的手模印在文学馆的大门上,每当进入这个文学馆,轻轻一推大门就跟巴老的手挨在了一起,仿佛跨越时间仍旧能够触摸到巴老的体温,仍旧能够感受到他对每个作家的叮咛——“把心交给读者”,“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作家的一种要求,是对文学一个基本的期待”。
“巴金的杨浦记忆图片文献展”以“巴金的杨浦记忆”为切入点,从杨树浦工厂的轰鸣到工人新村的烟火,从高校的琅琅书声到杨浦大桥的晨光,重拾这些散落于杨浦的记忆碎片,深入探寻巴金与杨浦百年工业和百年大学的历史交汇。展览分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为“巴金与杨浦百年工业”:巴金先生早期小说《灭亡》《新生》中都描述过杨树浦一带的工厂,“纱厂、烟囱、包身工、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工人新村”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意象,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杨浦现代工业发展面貌和工人运动状况,留下了时代记忆。中篇为“巴金与杨浦百年大学”:展示巴金先生与友人马宗融、方令孺、靳以、萧乾等知名作家、学者在复旦的故事以及巴金先生与同济大学、沪江大学等的联系,这也是上海高校学人与文学界交往的一个缩影。下篇为“杨浦大桥上的遐思”:巴金先生晚年曾参观过杨浦大桥,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珍贵的历史照片将巴金先生与杨浦的联结刻印下来,变成恒久的纪念。在邱华栋看来,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写作与杨浦区深切的关系,“他拥抱他生活的地方,他书写他生活的地方,他留下了对杨浦的细致的记忆。这个展览,是我们怀念他最好的一个方式。”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回忆起20年前送走巴老的场景,但他认为巴老并不希望我们悲伤,“巴老曾经说过,死并不是完结,他也引用前贤的话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了许多籽粒来’,我想巴金先生终于成了落地的麦子,落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的心里,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播种着爱、希望、勇气、责任,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力量。那么我想,我们要不辜负我们所受的教育,不辜负我们得到的精神恩惠。”
展览开幕式上,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为杨浦区图书馆授予“在这里,读巴金”专题阅读空间铜牌;由SMG特别策划制作的人文纪录片《锦书来: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也首发亮相,纪录片以巴金与萧乾、鲁迅、冰心、李健吾、曹禺、杨苡等人的书信往来为结构线索,讲述他与朋友们的感人故事,展现作家、出版家巴金为中国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
“巴金的杨浦记忆图片文献展”
他文字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直至今天仍然有重新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对作家最好的纪念,在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由巴金故居策划、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巴金小说系列”首发。该系列包括巴金先生《灭亡》《第四病室》《春天里的秋天》等十部小说,图书以文库本形式推出,以原编单行本为基础,以作者生前最后手订文字为底本,既选择影响较大、为读者熟知的作品,也重刊久未刊行的作品,以此反映巴金先生小说创作的原貌和多样性。
在“巴金的杨浦记忆图片文献展”开幕式后举办的第48期巴金故居憩园讲坛中,邱华栋、周立民与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作家出版社“巴金小说系列”责任编辑王淑丽围绕该系列展开对谈。
张亚丽介绍,巴金先生的早期作品,长期以来除了在一些文集或全集中收录过,大多没有以单行本的形式面世,此次“巴金小说系列”以尊重原作、呈现原貌为原则,依据巴金先生生前自选自编的篇目和体例,以及那个时代文字叙述的风格,不进行现代语言标准化的改动,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这十部作品。同时,每本书选取了最初发表杂志的风貌,以及巴金和朋友们的一些历史照片,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巴金的文学世界。“巴金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奠基者,他的作品穿越时光仍然闪耀着思想和情感的光芒。青年、命运以及社会是巴金先生一直关注的主题,他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直至今天仍然有重新阅读的意义。”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作家出版社和巴金故居共同策划出版了这套丛书,希望能通过对经典的重温,让巴金的文学精神在新时代得以延续。
王淑丽认为这套丛书和巴金先生其他的作品有一点区别,“它更贴近生活的细节,人物的命运日常,巴老具有代表性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以及《新生》《砂丁》《雪》,写杨浦区的工人,《小人小事》《还魂草》《利娜》写青年人的理想和命运,《第四病室》写病人和医患的关系。这十部作品读下来,会发现巴老是在讲述,他没有过分地夸大,阅读它们像是阅读一条溪水,尽管有波澜,但也很平静,而内心已经填满了巴老的思想。”
作为该系列丛书的主编,周立民解析了这十部作品中巴金写作的变化,“《灭亡》体现了巴金年轻时激进的信仰与语言的欧化,至《春天里的秋天》巴金用情绪调动作品的自然摆动,到了《砂丁》《雪》,巴金对中国当时的现实认识又深了一层,尽管他自己说作品并不一定成功,《还魂草》《小人小事》是1949年后的作品,叙述变得特别冷静和节制,我觉得他后来受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翻译过几章《罪与罚》,这会促成他对人物内心分析的一些描写。所以,尽管这套丛书比较小,但还是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一个很广阔的历史。”
“这套书做得亲和、亲民、亲切、亲人,巴金先生于九十多年前多年前写下《灭亡》,阅读它,把你的生命和时光中另一个年轻的生命联系起来,这就产生了阅读的意义。这套书就是我们进入巴老世界的十扇门,一推开就进来了。就像中国现代文学馆那扇门一样,一推就跟巴老相遇了。”邱华栋表示,在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这样独特的日子,以这套丛书怀念一位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因为书离我们近了,“我们有限的生命跟广阔生活的保证人——书籍相遇,我们一个个体生命也会变得无限,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巴金小说系列”10部小说
他是上海鲜活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鲜活符号
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获奖者座谈会暨文坛茶话会也在活动期间举行。2005年,巴金先生离读者远去,同年第八届巴金学术研讨会举办,首设青年论坛,意在弘扬巴金精神,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巴金研究。作为巴金先生逝世20周年重要纪念活动,巴金图书馆将文坛茶话会这一品牌活动与巴金学术研讨会青年论坛融合起来,邀请部分巴金学术研究会青年论坛获奖者共聚一堂,重温青年学者对巴金作品、巴金精神的研究初心,共同探讨在今天研读巴金作品的意义。这是历届青年论坛获奖者与自我的一次时空对话,更是时代浪潮中青年们与巴金先生的一次时空对话。
在10月18日举行的首场青年论坛上,上海大学现代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杨位俭表达了今天研究巴金的意义,“巴金的整个生命历程跨越了20世纪,回过头来看,20世纪对于巴金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巴金的创作和思想具有回应20世纪一些重要问题的能量,巴金的社会理想和20世纪中国人通过斗争和牺牲寻求个人解放和社会解放是高度同频的,他和他的作品不仅在民族意义上,也在人类意义上对于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宝贵的意义。”
也如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宗刚所言,能够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贯通起来的作家并不多,巴金是屈指可数的一位典型作家。“巴金始终住在上海这一贯通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重要文学场域,是上海鲜活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鲜活符号,我们研究巴金要和学习巴金结合起来,因为巴金是一位终其一生从未放弃自我反思和否定的作家,我们要用今日之自我反思乃至辩证否定昨日之自我,为重新阐释巴金的文学精神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当下新的传播形式兴起,微短剧、微视频时代,巴金作品如何抵达更年轻的读者?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景敏认为,一方面,文学传播或学术传播应当是不拘形式的,同样可以借助新的传播形式如视频、直播等呈现巴金先生的作品及思想,从零做起;另一方面也要重塑时代话语,“维特根斯坦所谓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因此我们更要在这个时代重塑话语,话语的内涵要回到日常,回到常识,我们的话语要更加朴素,讲真话,讲人话。”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王玉春一直致力于研究巴金的自序跋写作,在他看来,巴金的自序跋写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文本,还是承载着自我剖析、时代记录、读者对话等多重功能的独立精神文本,在序跋的小空间中成为知识分子交流、诠释、反思的园地,这也是巴金之于当下写作者的意义。“在当下AI写作非常普及的时代,作者以真实的自我去面对时代,更显珍贵。在当下的语境中,巴老提供了对文学如何坚守真诚、传递文化的再思考,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价值的标识,这是巴老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据悉,11月2日第49期憩园讲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新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孙晶将以“巴金精神的时代意义”为主题做专场演讲,青年论坛第二场将在11月22日举行。同时,因巴金故居正在修缮不能向公众开放,主办方特别在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大门外设置了打卡点,故居大门用巴老最喜欢的红玫瑰装饰一新,一盏旧式电灯在花丛下,门上嵌入巴金故居特制点灯按钮,轻轻按下按钮,就可以亲手点亮那一盏灯。站在灯下,我们始终被巴金精神照耀着、温暖着、启发着。
巴金故居“温暖的灯,始终亮着”打卡仪式
相关知识
上海市知联会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 共话巴金的“家”与“情”
叶圣陶、巴金的一生友谊
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 巴金图书馆在他的生日揭幕
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 上海文学馆巴金图书馆有望11月25日开放
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巴金的《家》——小说、话剧和电影
每位出色的演员都在观众心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已不再是小虾米的李泳知,闪耀着耀眼光芒!
他的霸气与柔情并存,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们的大明星,极品男孩,那般的自信,那般的魅力,每一个动作都在闪耀着光芒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你的经典之作总能跨越时空的限制,闪耀着实力的光芒
网址: 上海纪念巴金逝世20周年:他和他的作品仍然闪耀着思想和情感的光芒 http://m.shhpp.com/newsview35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