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常被误解为肤浅的爽文,因为故事主线往往围绕主角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展开,确实与当下流行的网络爽文有相似之处。但金庸先生曾明确表示,他创作武侠小说的初衷在于弘扬侠义精神,其作品的核心始终是侠而非武。
说到金庸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侠客形象,不得不提射雕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郭靖。作为贯穿三部曲的关键角色,郭靖的存在感极强。但令人费解的是,如此重要的人物,金庸却对其结局处理得相当简略。在最后一次襄阳大战中,许多关键细节都未详细交代,比如郭靖的两名爱徒武敦儒、武修文(大小武)的下落,以及他们是否与郭靖之死有关,都成了未解之谜。
关于郭靖之死,有人认为不需要任何叛徒的存在,毕竟武功再高也难敌千军万马。这个观点看似合理,但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中却未必成立。杨过就曾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位绝顶高手足以改变战局走向——他不仅击毙金轮法王,更用飞石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成功解了襄阳之围。以郭靖的武功造诣,特别是他炉火纯青的弹指神通,完全具备同样的能力。
然而在描述最后一次襄阳大战时,金庸仅用寥寥数语带过: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这段简短的文字留下了太多疑问:当时襄阳城中理应不止郭靖一家三口,其他人去了哪里?郭襄远在西川,可能是在寻找杨过或执行其他任务;郭芙和耶律齐需要安抚丐帮难民,不在襄阳也情有可原。但作为郭靖亲传弟子的大小武,为何也不见踪影?
有人或许认为,即便大小武在场也难有作为。但事实上,早在十六年前的剧情中,两兄弟就展现出不俗的武功天赋。面对霍都时,武敦儒摆出降龙十八掌的架势,武修文则准备施展一阳指,让霍都不敢小觑。经过多年修炼,他们的武功必然更上层楼,完全能成为郭靖的得力助手。那么他们为何会在最关键的时刻缺席?
最可能的解释是:他们临阵脱逃了,而且郭靖之死很可能与武修文有关。虽然两兄弟都是资质平平,但他们并非同心同德。早年为了争夺郭芙的芳心,两人就险些反目成仇。在生死存亡之际,面对背叛师门换取生路的抉择,二人很可能再次产生分歧。
可以确定的是武修文活了下来,因为在《倚天屠龙记》中出现了他的后人武烈。这个阴险狡诈的角色差点害死张无忌,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武烈的品性很可能继承了先祖的基因。如果郭靖之死真有内鬼,那么最亲近的弟子武修文就是最大嫌疑人。
至于武敦儒的下落,连载版《倚天屠龙记》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书中提到,少年张无忌曾施展过降龙十八掌中的三招,他解释这是义父谢逊从一位江湖隐士处所学。要知道降龙十八掌是丐帮镇帮绝学,能学到三招以上的外人少之又少。回顾英雄大会的情节,当时武敦儒使用的正是降龙十八掌,而武修文则擅长一阳指。这位江湖隐士很可能就是武敦儒——他虽然逃离了襄阳,但良心未泯,将武功传授给谢逊以赎罪。这也解释了为何后世只见武修文的后人,却不见武敦儒的传人。
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一个完整的故事浮出水面:在最后的襄阳之战中,大小武因意见不合分道扬镳。武修文选择背叛师门换取生路,而武敦儒虽然逃离战场,却始终心怀愧疚,最终将武功传授给有缘人以赎罪。这样的解释,让金庸留下的所有伏笔都得到了合理的呼应。
相关知识
郭靖战死时,大小武哪去了?金庸暗示他们兄弟反目,小武背叛郭靖
郭靖为何断了香火?金庸:把郭靖三个子女的名字读一遍,恍然大悟
金庸为何要写死郭靖和萧峰?他们犯了同一个错,多数人都没发现
他是郭靖之子,为郭靖报仇隐姓埋名,终成名动江湖的魔教教主
郭靖为了阻止欧阳锋夺取武穆遗书,与欧阳锋展开激战,不料杨康却在背后暗算
难怪郭靖会战死,你看围剿郭靖的三大魔头是谁,张三丰也不是对手
郭靖为何会战死襄阳?并非因为杨过不在,而是因为另一高人死早了
他是郭靖最得意的弟子,张三丰远不是他的对手,杨过更自叹不如!
难怪郭靖不得善终,你把他四个后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看看有何深意
金庸笔下的男一号,谁学武时间最短,武学成就却最高?没想到是他
网址: 郭靖战死时,大小武哪去了?金庸暗示他们兄弟反目,小武背叛郭靖 http://m.shhpp.com/newsview34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