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上海是心灵归宿,也是新的起点”,在音乐展中听见叶小钢的“潮起云归”

“上海是心灵归宿,也是新的起点”,在音乐展中听见叶小钢的“潮起云归”

“我在上海出生,23岁去了北京。年轻时代,我对上海的记忆非常完整。”9月18日至24日,“潮起云归——2025叶小钢音乐展”将在上海开幕。这场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交响乐团等四大机构联合主办的活动,以多维度的艺术呈现与学术探讨,为观众打开读懂中国当代音乐发展脉络的窗口。而这场展览的核心,正是以叶小钢这位从上海走出的音乐领军者为镜,折射中国音乐从扎根传统到对话世界的蜕变之路。谈及音乐展为何取名“潮起云归”,叶小钢说:“我从上海走出去,如今又回到这里,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归宿,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海报

叶小钢的艺术基因深植于上海。1955年生于上海的叶小钢,受音乐家父亲叶纯之启蒙,将儿时弄堂记忆融入创作,为《上海沧桑》《人约黄昏》创作的配乐尽显上海风情。改革开放后,他成为首批中央音乐学院学子,赴英、美深造期间斩获“哈沃德·汉森”奖等国际荣誉,最终形成“以中国文化为内核、融贯中西技巧”的风格。

此次“潮起云归”主题,恰是其艺术生涯的写照:“潮起”是1985年凭《地平线》(后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引领中国第五代作曲家浪潮;“云归”则是1994年回国后,以《鲁迅》《大地之歌》扎根传统的美学追求。

作曲家叶小钢、指挥家余隆和男高音歌唱家布莱恩·杰德(从左到右)

展览举办的同时,三大专场音乐会将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展开,这既是叶小钢创作史的浓缩,也是双方情谊的延续:9月19日,林大叶执棒上交,携濮存昕等演绎2017年第五交响曲《鲁迅》,以九乐章将文学经典化为音乐语言;9月22日,“落花天”室内乐专场由胡咏言指挥,薛颖佳、陈萨等艺术家参演,呈现《纳木错》《羊卓雍措》等千禧年后精品,涵盖高原图腾、古典文学、致敬前辈等多元主题;9月23日,张艺率上海爱乐乐团复刻1985年“叶小钢交响作品专场音乐会”曲目,从《西江月》到《地平线》,致敬中国当代音乐“潮起”时刻。

叶小钢与上交的缘分,早在1995年便已开启——彼时郑小瑛执棒上交演绎《地平线》,自此开启30年合作基础。1998年,上交聘请叶小钢任驻团作曲家,次年便在上海之春上演其《春天的故事》《深圳故事》。此后合作不断深化:歌剧《咏·别》首演后,上交委约交响组曲版本扩大传播;第34届“上海之春”开幕,全球首演其交响组曲《敦煌》。

截至今年,上交已上演叶小钢17部作品。双方还携手推出全球发行的DG唱片,收录叶小钢与马勒同名作《大地之歌》,获《金融时报》盛赞“是两种文化的相遇,诠释不同文明的人文关怀”,践行“用音乐讲中国故事”的共同理念。

除演出外,两场学术活动也将深化对叶小钢艺术的解读:9月18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主题对话以《鲁迅》为切口,串联历史、创作与演绎;9月24日,“大地之歌”研讨会由杨燕迪等专家主持,探讨其创作技术、美学思想与教育理念,让展览兼具艺术感染力与学术深度。

此外,叶小钢还将为2026年第41届上海之春“海上新梦”创作《华亭赋》室内乐专场,以《人约黄昏》(改编自同名配乐)、《洋山水深》等作品,再书上海文脉。从1995年的初遇,到2025年的音乐展,再到未来的新篇,叶小钢与上海的故事,既是个人艺术生涯的缩影,更是中国当代音乐扎根传统、对话世界的生动注脚。

相关知识

如此奇遇,如此悲喜,如此坦直,这是陈其钢的音乐人生
2020第九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南宁开幕
践行文明 阻击疫情 | “心灵家园”第二十四期预告:音乐疗愈心灵——音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汇聚国内外当代音乐精品佳作,上海当代音乐节来了!
叶辛“知识分子心灵三部曲”:都市人的精神困境
“无界英乐—英国音乐展” 登陆上海前滩展示英国音乐的多元魅力
南音《文姬归汉》献艺上海国际艺术节
Z世代的他在上海创建了不设限的新古典室内乐团,让音乐自由地生长
上海市民文化节再度以“文化服务日”的方式开启新一年的精彩
今天,上海市民文化节再度以“文化服务日”的方式开启新一年的精彩

网址: “上海是心灵归宿,也是新的起点”,在音乐展中听见叶小钢的“潮起云归” http://m.shhpp.com/newsview346581.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