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

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

颐和园后山的雪(油画) 36×49厘米 1979年 戴泽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戴泽是一位跨越时代的艺术家。他以扎实的写实功底、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兼容并蓄的艺术视野,在绘画领域耕耘80余载,既传承了欧洲古典绘画的精髓,又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其艺术实践不仅为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宝贵范式,更对美术教育、艺术史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重要桥梁。

作为徐悲鸿现实主义艺术观的传承者、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戴泽的艺术生涯贯穿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关键节点。近日,在深圳美术馆开幕的“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展览,以“集体与个体的对话”为核心,通过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集体叙事的历史担当与个体叙事的自我觉醒,系统梳理戴泽跨越80余年的艺术实践,呈现戴泽在时代使命与个人艺术追求之间平衡抉择的心路历程。展览打破经典艺术史叙事框架,探索写实主义创作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表达。

“展览开篇以戴泽艺术生涯的起点以及早期阶段为线索,呈现其求学和任教初期的艺术启蒙与风格探索,聚焦戴泽艺术基因的形成。展览中部展现其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突出他对时代事件、社会风貌的记录与再诠释,以及对艺术本体的持续追问,凸显其语言实验的连贯性。结尾则呈现了戴泽的动植物和自然风景题材作品,表现其对于自然万物的生命感知和‘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时代豪情。”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说,在戴泽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对历史变迁和社会景观的“图解”,而是一位敏锐观察者以其严谨精妙的写实艺术语言,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感知与内在生命的真诚表达。

戴泽(1922—2023),四川云阳人,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吕斯百、傅抱石、黄显之、秦宣夫、谢稚柳、陈之佛等。1946年是戴泽人生的转折点,刚刚结束了学生生涯的他,受到徐悲鸿的邀请,赴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担任助教,他以作品《乞丐》《东总布胡同》参加了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的展览,就此开启了其在北京的艺术生涯。

在恩师徐悲鸿的鼓励下,他不断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画于纸上,以平实的艺术语言描绘北平的街头巷尾、市井生活,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定格于纸上。《建国门外大桥》即是其中的一幅,不论是画面中的石板桥、中式的庭院、高大的乔木与常青的松柏,还是体现生活场景的人物及动物,均与今日建国门外高楼林立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戴泽通过画笔,记录着70多年来时代的变迁。

1950年至1951年,戴泽赴苏联、波兰及民主德国,举办中国艺术展览会。在这次难得的为期一年多的欧洲之行中,他用大量作品记录下所见所闻。在苏联,他画了明朗天空下的莫斯科大剧院;在波兰,他描绘了克拉科夫和滑雪场;在民主德国,戴泽用他的画笔留下了柏林墙建立之前完整德国的最后景象。

归国后,戴泽投身于社会建设中,他参加了北京郊区的两次土改工作、记录下天安门广场的整修过程、到机车厂写生、参与十三陵水库建设等。受到时代感召的他,用画笔描绘崭新的北京,展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与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在这个时期创作出表现新中国建设的《整修天安门》《修建十三陵水库》等经典作品。

晚年的戴泽依旧保持着艺术创作的热情,作品更多地出现了表现性和写意性笔触,呈现出对艺术现代性的探索,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万寿春雪》《农业展览馆》等经典作品。暮年时,带着返璞归真的艺术体悟,戴泽在艺术创作中融合传统元素与西方技法,不拘形式、不限内容,眼中之景信手拈来,腿脚不便之后仍旧绘画不止,常倚窗闲观,以自家窗前为景,创作了“北窗高卧”系列作品。戴泽钟爱花卉,尤擅画兰,画如其人,温厚雅致,富有君子风范。兰草芳泽万物而风华内敛的特质正是戴泽高洁品格之写照。

纵观戴泽80余载的创作历程,作品题材涉及人物、景物、历史主题等等,跨越的长度和广度都是在近现代美术史上较为罕见的。而这背后,是严谨扎实的系统训练,造就了他卓越的驾驭能力,将西方油画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与中国精神、东方气质完美融合,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这不同形式和面貌的背后,亦有着最核心的内在关联,那便是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情感表达。在生活和艺术面前,戴泽始终真诚、真挚,正如他所自陈的:“相信你的眼睛,画你所看到的。”

戴泽坚信视觉的真实,始终以最质朴的情感去感受生活。同时,知识分子家庭的出身,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学养和精神品格。凭借纯熟的技艺,他在美和真实之间寻求独特的表达方式,“朴素无华,而自有韵味”——韦启美对他的评论,可视为对他创作的最佳注解。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的戴泽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长期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人低调淡泊,随和达观,信奉行胜于言,这些至真的品格在教学中总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因此在近70年的任教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在戴泽耄耋之年,设立了戴泽艺术基金,以美育人,继续关爱以及扶植青年艺术家及学者成长,为中国美术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目光,所承载的该是怎样宏阔的景象?从师友、家人到平民百姓,从历史与社会事件到风景与自然,我们无不读出这种目光的炽热与深邃。目光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体悟,感知之眼与心灵之眼叠合,塑就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绘就了感人至深的时代画卷。戴泽的独特智慧就凝注于那句“我随着潮流来,随着潮流去”之中。

2025年8月31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

↓ ↓ ↓ ↓ ↓ ↓ ↓ ↓ ↓

相关知识

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
艺术家戴泽走完101岁传奇人生,“戴泽笔下的北京”展览本周开展
“戴泽与百年中国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渝举办
“百岁戴泽重回故里艺术展”在重庆开幕
“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 获2022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Great To See You」241017 红毯现场 人山人海中,目光锁定随性可爱的
章泽天挺大孕肚拍杂志,四肢纤细笑容甜美,戴婚戒与刘强东秀恩爱
顶流果然还得顶流来演,千年谋划,给自己找了位最顶尖的演员,哈哈哈
谢必安作为一位称职的门客,目光时刻追随二殿下
联合国文化艺术勋章-陈泽金

网址: 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 http://m.shhpp.com/newsview344626.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