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杖记》剧照。
《荣杖记》突破传统行当窠臼,追求“动作来源于心理”。
一块失窃的“腊肉”,竟成为照见官场百态与人性幽微的魔镜?一位七品言官,为何不惜“自求廷杖”,上演荒诞求名的闹剧?由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打造的新编高甲戏《荣杖记》,8月25日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首演,截至昨日连演6场。
这部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工程的年度大戏,汇聚了艺术总监吴晶晶、编剧林清华、导演韩剑英、作曲朱伟捷等一流主创团队,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吴伯祥领衔主演,一级演员李莉、陈炳聪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该剧打破“行当程式化”窠臼,让丑角不再是滑稽的符号,而成为深刻剖析人性的“手术刀”,引人深思。
灵感源自明代史料 构建官场“群丑图”
林清华的创作灵感,源自一则简短的明代史料,就此展开想象与拓展,构建了一幅封建官场的“群丑图”。
剧中,曾无虚在妻子吴氏的怂恿下,为博取清名不惜铤而走险“求取廷杖”,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连锁反应。通过一块失窃“腊肉”的流转,剧本巧妙串联起朝廷公差、说书人、太监、小贼等人物,层层剥开封建官场追名逐利、弄虚作假的丑陋生态,看似荒诞不经,却深刻揭示了过度欲望对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不过,《荣杖记》的立意并未止步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我们更着力于观照人性普遍存在的局限。”韩剑英表示,选择这个剧本,就是被它简洁却深刻的气质吸引。这部戏的主题贴近现代生活,容易得到年轻观众的共鸣,唤起他们对自己、对社会的思考。
突破传统行当窠臼 让动作来源于心理
韩剑英有着丰富的高甲戏排练经历,但此次创作却与以往完全不同。“不同点在于‘丑’的表现上。过去,人物一出场就带有固定属性,但这次,人物会先以生活中的常态出现,只有在受到情感、情节等冲突影响后,才会运用高甲戏的形体特色。”韩剑英说。
在排练时,韩剑英反复强调“取消行当化”,追求“动作来源于心理”,拒绝“亮活”式的表演。他指出,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滑稽,背后都必须有理由。“丑角怕老婆时步态要变小,被羞辱后瘫倒要像断线木偶,连拐杖点地节奏都要对应情绪起伏。”
这种创新理念,让主演吴伯祥深有感触,“以前演丑角靠固定范式,现在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要从人物的心里‘长’出来。”作为曾无虚的扮演者,吴伯祥认为这个角色是在外界条件逼迫下,一步步因欲望膨胀而导致人性畸形与扭曲。
发挥“以丑见长”魅力 光影叙事成亮点
在《荣杖记》的舞台,官袍丑、提线木偶丑、布袋木偶丑、彩旦、破衫丑等多个丑角行当轮番登场,台下观众一次性领略到高甲戏“以丑见长”的独特魅力。
该剧通过“满堂丑”的叙事架构,以及行当间的互动与融合,为非遗剧种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创新样本。如当曾无虚最终实现目标时,会以“公子丑”的形体和情感状态展现开心快乐的情绪,将水袖、道袍的动作与妻子“女丑”的表演结合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赞叹:“每个丑角都独具魅力,他们的表演既让人捧腹,又发人深省,展现出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
舞美设计则是将中国戏曲的写意美学与当代实验手法并置,整个舞台摒弃繁复的实体布景,以干净的视觉语言,依托灯光的变化来构筑戏剧空间。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其运用的“影子剧场”手法,如在表现曾无虚受杖刑等关键情节时,刻意回避写实呈现,转而借助侧光将台上演员的身形投射为巨幅剪影。这些扭曲舞动的黑影,为演出增添了一抹寓言般的黑色幽默,又极具视觉冲击力,使外在的肉体责罚升华为对精神鞭挞的象征性写照。95后的戏迷陈晨告诉记者,灯光和影子仿佛会说话,那种压抑与挣扎比任何写实布景都更让人震撼。
圈粉年轻人 为高甲戏传承开辟新路径
“《荣杖记》的演出,不仅是艺术成果的展示,更是剧团对‘文艺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说,高甲戏虽然古老,但不是“博物馆艺术”,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荣杖记》,能为高甲戏打出新标签——不是守旧,而是“以传统为笔,画当代之景”。
这些天的演出,《荣杖记》已圈粉不少年轻观众。“原来高甲戏不仅能演帝王将相,还能戳破当下各种‘内卷’和‘浮夸表演’的泡沫,让人笑过之后陷入深思。”走出剧场的戏迷林琳,还在回味着剧情,并直言“这样的戏年轻人爱看”。
令人惊喜的是,该剧不仅吸引了年轻群体,也获得不少老戏迷的认可。“这部剧既有老味道,又有新思想。”年过七旬的老戏迷郭先生看完演出难掩兴奋。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年轻群体看到的“内卷”隐喻,还是老戏迷品味到的行当创新,《荣杖记》用精彩的演绎,完成了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的一次对话,为高甲戏的传承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
(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黄相平 图/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提供)
相关知识
古老剧种圈粉年轻人!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新编高甲戏《荣杖记》首演
安溪青春版高甲戏《白蛇传》成功首演
新编梨园戏《促织记》首演 “返本开新”获满堂彩
第十六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揭晓 花开新时代群芳竞风流
传统戏曲“圈粉”年轻人 你的“戏曲DNA”动了吗
“板车剧团” 唱起古老越调(艺近人和)
创新传承,“丑”得迷人!高甲戏《范进中举》福田精彩上演
第四届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将于晋江举办
江苏非遗丨淮安市淮剧团荣光辉:一声淮剧腔 一生运河情
我看·有戏 | 谁说年轻人不爱看戏?看《村里来了花喜鹊》如何“圈粉”00后
网址: 古老剧种圈粉年轻人!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新编高甲戏《荣杖记》首演 http://m.shhpp.com/newsview34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