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保龄侯史鼐又被调任外省大员,不久就要带家眷赴任。贾母因为舍不得湘云,就把她接到家中。
选择住处时,史湘云既没有选择单独居住,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和林黛玉同住,而是住进了薛宝钗的蘅芜苑。原文写道:
“(贾母)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史湘云执意不肯,只要与宝钗一处住,因此就罢了。”
贾母的安排很妥当,既然让史湘云长住,就单独为她选一个住所,像贾家的小姐一样,既有独立空间又有私密性。
但史湘云却坚决拒绝,选择了蘅芜苑。
这个选择有些奇怪,按以往惯例,她本该选择林黛玉的潇湘馆。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曾记载她和林黛玉同住的情形:
林黛玉严严实实地裹着杏子红绫被,安稳地合眼睡着。史湘云则一头青丝散在枕边,被子只盖到胸口,一只雪白的手臂露在外面,还戴着两个金镯子。
事实上,林黛玉的潇湘馆景色优美,她喜欢读书,与史湘云谈诗、比诗,兴趣相投;而薛宝钗的蘅芜苑则清冷淡雅,屋内如雪洞一般,性格沉稳,与史湘云大大咧咧的性格截然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史湘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选择呢?
其实,这和贾母的两次暗示有关。
第一次暗示发生在林黛玉屋里。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第一站就是林黛玉的潇湘馆。临走时,贾母随口说了一句:“这屋子的窄,再往别处逛去。”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给刘姥姥听,实际上暗藏深意。
潇湘馆确实不算宽敞,贾母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大家:这里不适合住太多人。
史湘云是个聪明人,自然听懂了贾母的言外之意。如果她坚持和黛玉住在一起,不仅住得不舒服,还会违背贾母的意思。
第二次暗示发生在贾探春屋里。
众人到了贾探春的屋里,临走时,贾母和薛姨妈笑着说:“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说完大家就起身离开。
贾探春笑着挽留,贾母又笑道:
“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这里的“两个玉儿”,指的就是宝玉和黛玉。贾母用“可恶”形容他俩,看似亲昵,实则点出了他们性格上的特点——都有些小脾气,情绪起伏大,不太好相处。
林黛玉才华横溢、感情细腻,但也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子,这与史湘云豁达开朗、心直口快的性格截然不同。
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经历让她很会看人眼色。她心里清楚,和黛玉住在一起虽能一起吟诗作对,但长期相处难免产生摩擦。两个敏感的人在一起,反而容易互相伤害。
再看薛宝钗,她稳重体贴、处事周全,在贾府中人缘极好。她住的蘅芜苑宽敞明亮,更重要的是,宝钗很会照顾人,懂得为他人着想。
对史湘云来说,选择和宝钗住,既避免了居住拥挤,又能减少人际矛盾。和宝钗住在一起,她能更自在轻松,不用时刻担心说错话、做错事。
况且宝钗为人慷慨,经常帮助别人,连黛玉最后都被她打动。湘云手头拮据,选择和她同住,很多东西可以共用,生活开支也能被薛宝钗明里暗里承担,所以很适合史湘云居住。
史湘云的选择,既明智又无奈。
她和黛玉、宝钗都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正因如此,她们更懂得察言观色,明白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如何选择才能过得更舒服。
史湘云的选择,并非不喜欢黛玉,而是一种生存智慧。她知道和谁相处更轻松,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合自己。
后来湘云和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共度中秋,说明她们的感情并未因住处的选择而疏远。这只是两个聪明女孩在现实条件下做出的最佳选择。
人生常常需要在“感情”和“现实”之间做出选择。史湘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让自己过得舒服的生活方式,既是对自己的体贴,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她和黛玉虽然不再住在一起,但感情并未因此变淡。这恰恰说明,真正的友情不一定要朝夕相伴,即使不常见面,彼此也会在心中牵挂。
说到底,湘云的选择是她逐渐成熟的体现。她能看清周围的环境,体谅他人的难处,也懂得照顾好自己。我们不必为她感到委屈,反而应该佩服她在有限的条件下,依然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最好的关系,是懂得何时相聚,何时保持距离。既能热热闹闹地相伴,也能安安静静地各自生活。
相关知识
史湘云选房,为何选了宝钗的屋舍了黛玉的房?贾母两次暗示,林黛玉那儿不好
宝钗为人处世不亚于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为何贾母等人却不喜欢?
林黛玉、史湘云,贾母更疼爱谁?也许答案有点出人意料!
史湘云和林黛玉前后居住于贾府,贾母为何更加偏爱后者呢?
红楼梦:史湘云从被贾母喜爱到讨厌,和这两个人关系很大
史湘云欲当众贬损林黛玉,不想琥珀一句玩笑话,让她无地自容
史湘云因一场螃蟹宴被贾母厌弃,她丝毫不知,黛玉却深谙其道
黛玉两方面弱于宝钗,面对金玉良缘的极限施压,和贾母达成默契
最初与薛宝钗十分亲密的史湘云,为何后来对其没有姐妹情了?
红楼梦:南安太妃和贾母斗法,贾母保护了黛玉等人,无奈牺牲探春
网址: 史湘云选房,为何选了宝钗的屋舍了黛玉的房?贾母两次暗示,林黛玉那儿不好 http://m.shhpp.com/newsview34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