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99%的国人被骗!揭秘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99%的国人被骗!揭秘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亲自率军北伐曹魏,出征岐山时,任命魏延为先锋。诸葛亮带领大军奋勇出征,但由于长期操劳,身体健康急剧恶化。最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离世,年仅54岁。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军队在撤退过程中局势动荡,内部矛盾激化。长史杨仪以魏延欲叛乱为由,命人将其斩首,并彻底灭绝魏延三族。此后,魏延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被刻画为一个叛逆、任性、不可信赖的反派人物。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魏延是否真如小说所描绘的那样叛变,还是说他的遭遇实际上是一场千古冤屈?

魏延,字文长,乃河南信阳人。根据《三国演义》的叙述,魏延曾在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之时,投身刘备麾下。小说中提到,诸葛亮当时曾怀疑魏延有叛变之心,甚至建议刘备将其除掉,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出现在史书中。魏延首次登场是在211年,当时刘备应刘璋之邀,进军四川。魏延作为一员部将,随军作战。在这场平定益州的战争中,魏延凭借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值得一提的是,赵云也曾被封为牙门将军,主要职责是保护刘备的儿子刘禅。

魏延真正展示其军事才能的是在218年的汉中之战。刘备亲自出征,欲夺取汉中,曹操见势危急,也亲率大军前来抵抗。这场战争后,魏延立下赫赫战功,帮助刘备攻占了汉中。公元219年,刘备在沔阳自立为汉中王,并选择将成都作为治所。为了守住汉中这一重要战略地区,刘备决定派出一位将领驻守。当时,张飞因常年镇守荆州而被认为是最佳人选。出乎意料的是,刘备最后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刺史,并提升其军衔至镇远将军。刘备在会议上问魏延如何打算,魏延豪气干云地回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一番话令刘备极为满意,群臣也纷纷称赞魏延气吞万里如猛将。

魏延在汉中镇守整整八年,直到227年诸葛亮调动兵力,准备北伐。在230年,魏延率军进攻魏国的凉州一带,成功击败魏将费遥和郭怀,战功卓著。战后,魏延被提升为前军长、征西将军,并封为南郑侯。每一次随军北伐,魏延都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诸葛亮更是经常依赖他率领一万士兵通过子午谷进攻魏国关中。然而,诸葛亮因担心魏延过于激进,始终未能赋予他更多的战略责任,魏延因此心生不满,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未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

然而,公元234年,诸葛亮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在五丈原离世。临终时,诸葛亮秘密与杨仪、费讳、姜伟商讨如何顺利撤退。最终决定由魏延断后,而如果他不听命,就放任他自行其是。诸葛亮去世后,杨仪派人试探魏延的态度,魏延答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这番话透出浓重的自信和傲气,似乎暗示着他有意在诸葛亮去世后接管军队,独自主导蜀汉的未来。

然而,魏延的野心和孤立的局面让他最终陷入困境。军心涣散,士兵们并不愿意继续北伐,甚至开始支持杨仪。魏延无法获得支持,愤怒之下带领精锐部队试图强行控制局面,烧毁杨仪面前的栈道,意图迫使他回撤继续北伐。然而,这一行为却被杨仪解读为叛乱。杨仪和魏延两人相互指责,最终互告刘禅魏延图谋叛乱,刘禅对魏延产生了疑虑,支持杨仪一方。魏延见形势不妙,最终忍不住首先对杨仪发动攻击,然而他的士兵却心生怯意,纷纷离去,甚至开始暗中背叛。最终,魏延不得不逃往汉中,但很快被马岱擒获,首级献给杨仪后,杨仪将其尸体踩踏,冷笑着说道:“你还能再作恶吗?”

魏延死后,杨仪进一步铲除后患,彻底灭绝了魏延三族,彻底清除掉了这一“威胁”。魏延的死并非如《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般简单为叛乱,而是一个悲剧性的权力斗争。魏延虽然有雄心壮志,但在蜀汉这样高度集权的体制中,任何试图挑战现有秩序的行为都难以获得宽容。由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缺乏智慧,且没有能够获得足够支持,最终导致了自取灭亡的悲惨结局。

相关知识

99%的国人被骗!揭秘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不管过去多少年,是冤案就得昭雪!
开播,罗慎远揭开了老师的冤案,发现竟与罗宜宁的生父有关
城中之城:田晓慧沉沦,揭秘赵辉40年被骗,牢狱之痛的真相
天下第一大忽悠,非范闲莫属
擦亮双眼,小心被骗!
网恋高风险!被骗懵了吧?
说林冲出卖鲁智深,是水浒最大的冤案!指望晁盖认主林冲?
男人刚进监狱的那天,就吓得狱霸魂飞魄散《借命而生》冤案令人揪心
这才是国人的审美

网址: 99%的国人被骗!揭秘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http://m.shhpp.com/newsview341235.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