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少女》 【马来西亚】龚万辉 浙江文艺出版社
在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龚万辉创作的长篇小说《人工少女》里,疲惫的父亲带着他的女儿莉莉卡,穿梭于被瘟疫摧毁的城市废墟中,通过十二扇记忆之门,回溯那些不被看见的人的创痛。
在经历了张贵兴《猴杯》的蕉风椰雨,黎紫书《流俗地》的庶民生活,我们迎来了又一部马华文学长篇小说。这一次,龚万辉将带领我们向人的内心之海潜游。
1976年,龚万辉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峇株巴辖。从吉隆坡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他前往中国台湾地区继续攻读美术。归来后,龚万辉常为报纸副刊和图书封面绘制插画,目前已出版插画集《如光如影》《比寂寞更轻》等。
多年的美术训练,也影响到龚万辉的文学创作。如同他的画作一样,龚万辉的文字轻柔、梦幻,常常带有一丝感伤的情调。这位曾被黄锦树誉为“四十岁以下的写作者中最受期待的之一”的马华文坛中生代代表作家,其小说、散文作品多次斩获花踪文学奖,作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人工少女》延续了一贯的细腻缠绵,极具画面感。他形容一个破败的房间,“如一尾搁浅的鲸的骨骸”;他看到睡着的猫,四肢划动,“像是沉陷在一场奔跑的梦中”。而对南洋文学中总是绵延不绝的雨,龚万辉同样有微妙的描绘,“玻璃上一枚一枚站不住脚的水滴,把灰色的雨景变成融化一样”,有时候又加上听觉,“雨水落在草叶的声音,和打在石灰地上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仿佛是无处不在的絮语”。
龚万辉用画家的眼睛去观察,用诗人的心去体会,织就文字的幻梦。在这梦的网络中,一个脱胎于现实,但又时时变形的世界诞生了。
《人工少女》的故事设定在近未来,现代科技已经能培育出类人的机体,出售给无法生育的夫妇作为子女。莉莉卡——我们的人工少女,从装满浅黄色液体的玻璃舱中被唤醒,“因皮肤不曾被日光灼晒,而瓷白接近透明”。她将跟随父亲,踏上追寻的旅程。
尽管莉莉卡的设定与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的仿生人相似,但小说并不在“身份认同”的古老命题上纠结。莉莉卡并不是小说的主角,她是一个倾听者,是记忆的容器(作为人造物,她不拥有任何原生记忆),承载父亲从逝去岁月中打捞出来的星尘往事,以及他的悔罪(无力恰当地表达对处于困境中的妻子的关爱,怯懦地忽视忠诚的朋友)。即便世界毁灭,这份记忆都将保存下去,作为伤害已然发生的不灭见证。
事实上,《人工少女》在气质上更接近于魔幻。龚万辉将现实难以面对之处改头换面,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小说中“我”的朋友直树,痴迷于异装扮演,在被父亲痛打一顿之后,他将自己深锁在房间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织就一只“蛹”紧紧包裹住自己,在父亲不留意之时,破茧逃逸。末日之后,悔过的父亲经历漫长的跋涉,终于回到了那个他暴揍儿子的房间,迷离中看见巨大的少女幻象从废墟中升起——那是他的儿子扮演的。
小说中的“魔幻时刻”俯拾皆是,比如另一个寡言的父亲,无力承受生活的重压,在女儿的手中一点点地消融在浴缸里;溺水的少女看见仿佛来自于远古的长着巨鳍的长颈兽……现实、科幻、魔幻三者之间的融合,赋予了小说一种华丽的世纪末风格,光怪陆离,引人入胜。
龚万辉对“末日”主题的兴趣由来已久,这从他喜爱《新世纪福音战士》《模拟城市2000》等动漫或游戏可以看出,莉莉卡的原型就是前者的女主角绫波丽。而在末日的废墟上重建世界(哪怕只是虚构),大概也是文学创作的魅力所在。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龚万辉对末日的感受更加深刻,在《人工少女》的后记中,他谈到疫情的影响:“末日隐喻的现实的各种细节,因为身陷其中,而显得太过切身和巨大,也不免就这样渗进了小说里——城里之人倾巢而出抢购粮食和卫生纸,然而明亮又现代感的购物商场却又在下一刻就空无一人。每个人在隔离时期禁锁于房间里,凝视着孤独,侧耳倾听隔壁房间的声音。以及漫长无边的孤独时刻,面对巨大灾难的各种想象和恐惧……”
疫情终将消散,它加诸人的种种不便也会解除。但龚万辉更想探讨的,是一种现代社会中本质的“隔离”状态。生活于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都会丛林,即便最亲近的人之间,也仿佛隔着墙壁,不被理解,怕被伤害,无力表达爱;而无孔不入的媒介(如电视综艺、网络直播),将人置于“看”与“被看”的冰冷的商品逻辑中。无论是“附近”,还是“远方”,现代人似乎总是处在主动或被动的隔离之中,像一只丢掉尾巴的猫,失去了最生动的语言。而种种伤害,正是在这样的隔离中,无奈地产生,又无法化解。
尽管龚万辉对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充分共情抱有疑虑,但他并不因此走向虚无。前文提到的少年“破茧而出”,既可以解读成某种死亡的隐喻,也可以视作“自由”的有限度的实现。龚万辉透过变形的主观现实,使得那些被遮蔽的创伤变得更加瞩目,并且得到救赎。
这是一个创作者的温柔,《人工少女》以决绝的勇气打开伤痛之门,但又开辟天窗,留出希望。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丁辉
相关知识
《人工少女》:在科幻与魔幻之间
科幻作品是对现实神秘感的理性宣泄
莫言与马尔克斯:魔幻女性的塑造
神秘小屋出现春季少女,与豪门千金拥有相同容颜,两人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
《格雷格·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每日一书
人工角膜: 终结角膜盲患者在黑暗中的等待
虚构,科幻与女性主义……文学是如何介入现实的?
助力国产科幻产业,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金奖揭晓
舞台剧《魔幻时刻》上海首演
“与想象力同行——无限·创想”科幻主题艺术画展正式亮相
网址: 《人工少女》:在科幻与魔幻之间 http://m.shhpp.com/newsview33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