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流动的艺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交流研究展”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供图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内,来自五大洲133位艺术家的244件(组)作品,正在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流动的艺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交流研究展”以美术史为基本线索,试图通过自有馆藏勾画出近代世界美术发展面貌。
在中国的美术馆界,国际艺术收藏一直是小项,学界对于馆藏国际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略乏信心。但无法忽视,在当代社会,收藏、展示世界艺术经典,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反映美术馆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因此,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决心以几十年来积累的上千件国际艺术藏品为基础,策划专题展览,以全球视野思考艺术发展之路。
展览的作品构成体现出一种独特性——多国艺术作品的汇聚暗藏着近代中国认识世界的线索,反映出从中国看世界的历史眼光。这种眼光最早投向欧洲,展览中以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所绘《妇女头像》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油画,系20世纪30年代由北平研究院最初收藏,体现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公立研究机构的艺术倾向;50年代,我们的目光转向苏联和亚非拉友好国家的艺术;改革开放后,更多地关注于现代主义各流派艺术;21世纪以来,摄影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新鲜多元的艺术形式得到重视。这样一条线索在展览现场的呈现,折射出美术作品收藏史与中国百年世界文化接受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展览中出现的很多国际艺术流派及艺术家,都曾是国内艺术家学习和参考的对象,对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中也可以看到,10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艺术交流是在兼收并蓄中不断拓进的。
近代中国也同样受到世界的关注。国际艺术家在中国旅行时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从世界看中国的眼光,也成为本次展览的一个亮点。法国的阿涅斯·瓦尔达和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来华的摄影师,他们将镜头对准人们生活中的平凡场景,关注古老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碰撞与对话,在创作中寄托着对中国的深厚情感。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了解中国在世界眼中的形象。
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质差异性极强,但美的规律是相通的。纵观世界艺术史,中国瓷器艺术与法国洛可可艺术、日本浮世绘与欧洲后印象派、非洲原始艺术与欧洲立体主义艺术,皆存在不浅渊源,说明了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意义。来自异域的眼光能够带来新的发现,开放、互鉴、交融也正是艺术焕发生命力的因素。
美术馆的国际艺术收藏之路还很长,“流动的艺域”展览只是一次初步的探索。期待将来,中国观众可以在家门口领略自有收藏的、更为完整的世界艺术经典。
(李垚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编辑/张丽
相关知识
清明征文|我的思念跨越山海
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山海颐和”艺术季开启
“云”过年让团圆跨越山海
【Hi,Shandong】跨越山海促交流 “青岛—大邱国际友城推介会”在韩国举办
不能走亲戚的这个春节,如何让亲情跨越山海?
花红映西关,一场跨越山海的“桃李之歌”
“拉斐尔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跨越500年的超时空对话 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
【图】飞羽传情,这场讲座跨越山海……
音乐双城记:跨越山海,不负青春
跨越山海的思念│ 妈妈的味道
网址: 开启跨越山海的艺术对话 http://m.shhpp.com/newsview33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