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灯谜,一张小小的谜笺在音、形、义之间玩转汉字;蜀派古琴,有着气势宏伟、兼具仙意、浪漫的特征;川剧,其唱腔之美、行当之美、身段神韵之美,样样令人惊叹……7月24日,记者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最全成都市非遗名录正式在“成都非遗”微信公众号上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也为广大市民游客了解、参与非遗开辟了更现代、高效的渠道。
截至目前,成都市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6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健在)381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2个,认定了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习所、非遗生活美学场景、非遗工坊等10类非遗场景共339个。
打开成都市非遗名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非遗传承团体、群体,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学校,非遗生活美学场景,非遗特色小镇,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栏目一应俱全。记者尝试点击“非遗工坊”,显示出如金牛区蜀绣市级非遗工坊等信息,点击“非遗特色小镇”,显示出如龙泉驿区洛带镇龙舞等信息,非遗资源数据化、信息化的呈现让市民游客探访与体验有了一目了然的指引。
“非遗传习所带来的非遗课堂有声有色,生活美学场景里藏着惊喜,特色小镇能‘沉浸式’体验非遗,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可以边玩边‘长知识’。”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一处基地、工坊和场景,都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实践,共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供图 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 刘春春 编辑 戴艾岑 审核 段祯
相关知识
最全名录上线 成都非遗资源一键查询
历久弥新 成都国际非遗节释放资源合作新动能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将上线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
让非遗资源活起来(履职故事)
首个“非遗版”春节 来成都过非遗中国年
“成都非遗少年行” 开启非遗音乐研学之旅
成都国际非遗节: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
我国三项非遗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向世界提供非遗保护中国方案
李子柒现身成都彭州 与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分享非遗故事
我市两项目入选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网址: 最全名录上线 成都非遗资源一键查询 http://m.shhpp.com/newsview33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