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蒋春林做客南山图书馆,解析《红楼梦》中的诗意密码

蒋春林做客南山图书馆,解析《红楼梦》中的诗意密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涂竞玉

7月6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蒋春林老师应邀做客深圳南山图书馆,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诗意红楼梦——跟〈红楼梦〉学诗词》的讲座。从曹雪芹的创作背景到小说中百余首诗词的文学意义,蒋老师用细腻深刻的讲解,带领观众走进了《红楼梦》深藏的诗意空间。

《红楼梦》的文字美与诗意美

讲座伊始,蒋春林老师引用木心先生的话开场:“《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诗词与小说之间,不是附属关系,而是共生结构。

讲座中,蒋老师首先梳理了曹雪芹的诗才渊源。她通过敦敏“诗才忆曹植”、敦诚“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等同时代人的评价,展现了曹雪芹兼具曹植的才情与李贺的奇崛文风。而《红楼梦》开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与“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诗句,更成为作者创作心境的直接写照。

在解析《红楼梦》的文字美时,蒋老师以四季景物描写为例,如春日“园中土润苔青”、夏日“赤日当空,树阴合地”、秋日“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冬日“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生动展现了《红楼梦》文字细腻入微的画面感与季节特质。

体现《红楼梦》的诗意美时,她举例表示书中大量化用前人的诗歌语言,如第1回化用蔡确“手倦抛书午梦长”、第25回化用《西厢记》“隔花人远天涯近”,既丰富了文本内涵,又赋予经典诗句新的生命力。

《红楼梦》中的诗词不是点缀,而是灵魂

蒋老师用一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女性原创诗词达69首,远高于男性28首。其中林黛玉一人独占21首,是全书“诗才天花板”。

这一创作数据分布呼应了贾宝玉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这一贯穿始终的观点,体现曹雪芹对女性群体的关爱和女性才华的赞美。

从大观园题咏到海棠诗会,从《葬花辞》到《芙蓉女儿诔》,蒋老师详细解读了不同场景下诗词的功能:既是人物情感的抒发,也是命运的隐喻。

如海棠诗社中,探春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宝钗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黛玉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均借白海棠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质。

不同气质、命运尽显诗行之间。

诗词中的文化传承与学习之道

讲座还探讨了《红楼梦》对传统诗词的借鉴与创新。蒋老师以“金谷酒”“兰亭集序”等典故为例,说明书中诗词与历史文化的深度勾连。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正如蒋春林老师所言,《红楼梦》引用借鉴了诸多前代诗歌或词作的佳句,这些诗句与小说文本相融合,构成了精湛而又融通的艺术效果。整部书几乎写遍了骚体、汉赋、唐诗宋词等等韵文的美妙,是对整个中国诗歌形式的一个总结,这一方面体现了传统诗词文学精华在后世的积淀乃至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曹雪芹个人对前代文学精华独具慧眼。

也因如此,《红楼梦》具有巨大的文化传承价值。在学诗方法方面,讲座还特别提到了香菱学诗的章节:“先读王维五言律,再学杜甫七言律,后习李白七言绝句。”这一“黛玉教学法”至今仍被认为是极佳的古诗学习路径。

互动环节中,听众就 “红楼诗词是否为一人所作”“如何理清人物关系”等问题踊跃提问,蒋老师一一解答,她表示,《红楼梦》的魅力不仅在诗词的精致,还在于它让诗词真正“活”了起来,成为人们理解人物、感受命运的情感通道。

(受访方供图)

相关知识

蒋春林做客南山图书馆,解析《红楼梦》中的诗意密码
新闻特写:春林的“生物钟” 脱贫的“新”密码
《红楼梦》中的“林四娘”
深圳读书月启幕!南山图书馆打造阅读嘉年华,精彩阅不停
423世界读书日 南山图书馆 “中国文化第一课”开讲
林湘|一剪梅 叹春(蒋捷体)
胡长林《王羲之书体解析系列》新书首发式在昆举行
“中元节的文化密码”在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开讲
揭秘《红楼梦》中贾元春真正的死亡真相
俏丽不争春 红楼梦 87版红楼梦 平儿 美女 沈琳 红楼梦

网址: 蒋春林做客南山图书馆,解析《红楼梦》中的诗意密码 http://m.shhpp.com/newsview331523.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