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新民艺评丨张菲儿:这是“传统”的胜利,也是“传承”的胜利

新民艺评丨张菲儿:这是“传统”的胜利,也是“传承”的胜利

7月7日的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夜色在勃拉姆斯的旋律中缓缓加深。夏季音乐节(简称:MISA)的第六日,一场由长野健执棒、汉堡国家爱乐乐团倾情演绎的音乐会,在最后一首返场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首》中展现出“母语级”的表达:恢弘纯正的德国之声在明亮的铜管和有呼吸和弹性的弦乐中展开。长野健没有选择过度强调“舞”的热烈,而是让这支舞曲在情绪的酝酿和释放中一气呵成。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原本就是德国乃至中欧音乐精神的精粹,而汉堡正是作曲家的出生地。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让这支乐团在演奏此曲时尤其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而下半场的另一首返场曲舒伯特《罗莎蒙德》第三首间奏曲则延续了温暖而克制的气质。乐团展现了一种类似室内乐的亲密感:弱奏处的木管如同耳语般细致,弦乐的和声铺陈温柔得几乎不可察觉。这首间奏曲如同夜色中的一盏烛光,照亮的是勃拉姆斯背后的舒伯特传统。

这份德奥传统的深度贯穿整场音乐会,上半场的重头戏是莫扎特《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以其阴郁的和声、极高的内在张力和复杂织体,常被视为莫扎特最“贝多芬式”的作品。钢琴独奏由“肖赛”金奖、波兰钢琴家拉法乌·布雷哈奇担纲,他的演奏风格以典雅克制著称,经常被评论为“成熟超越年龄”。他对于莫扎特的演绎充满内省与控制,有着宫廷音乐的高贵气质与美感。美中略微不足的是缺乏对比与戏剧性表达,听久了容易让人感到太过平静。乐团的演绎与布雷哈奇相得益彰,展现出如室内乐般细腻的呼吸感,精准的平衡与透明的音色勾勒出作曲家笔下那份理性中的忧郁与光影交错的张力。

在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中,长野健引导汉堡国家爱乐展现出一种流动而有机的节奏能量。这是我今年听的第三个“贝七”现场,比起迪图瓦指挥上海交响乐团的舞蹈感,或是杨洋指挥杭州爱乐的壮丽感,这一晚的版本就显得更稳重和中规中矩。第一乐章的节奏推进不疾不徐,如呼吸般自然有力;第二乐章的慢板则低回沉思,弦乐线条清晰而富有张力,仿佛在低语中铺陈出命运的柔光。终章热烈却不失克制,整体处理更强调结构与韵律感的舞蹈性,而非夸张的激情迸发,体现了长野健一贯内敛而精准的音乐理念。偶然的铜管冒泡,或是声部间的轻微错位无伤大雅,能在指挥与乐团合作十年的默契中被一一消解。

当德奥传统延伸到当代,催生了包括约尔格·威德曼在内的许多作曲家。他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与指挥,音乐兼具智性结构与情感爆发力,在继承德奥传统语言的同时,以高度个人化的方式将其解构、重塑,成为当代乐坛最具辨识度的声音之一。他的《充满活力的》为贝多芬式编制所写,是向贝多芬“致敬”同时“解构”的作品,以极高强度的动能和细节密度著称。乐团在这段动态与织体的破碎与叠加中展现极佳的表现力,尤其打击乐组的抉择与节奏把控,令人眼前一亮。这也体现了长野健与汉堡交响团在当代作品上的驾驭力。

这是一场将“风格纯正”作为美学核心的音乐会,各个细节都展示了乐团和指挥对德奥音乐语法的深刻理解。整场音乐会既是一场“传统”和“克制”的胜利,也是“传承”的胜利。兼具经典作品与当代表达,这正是MISA的理念——“古典+”,让古典音乐的当代贴近生活。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菲儿

相关知识

新民艺评丨张菲儿:这是“传统”的胜利,也是“传承”的胜利
娶到心爱的人就像是赢得胜利的英雄,范闲林婉儿大婚 胜利
人民英雄丨陈薇:除了胜利 别无选择
国足主帅李铁:这是很重要的一场胜利
李铁:很满意球队90分钟表现,这是很重要的一场胜利
上海姑娘为中国打开胜利门 缺六主力痛失女足冠军
公主所求,谁能领会这句“渴望胜利”的震撼力!
小侠解说《胜利号》投资过亿的韩国科幻《胜利号》到底怎样?
小人获得了胜利...
梁辰和文婕想要共同见证战争的胜利,他们约定胜利后再结婚

网址: 新民艺评丨张菲儿:这是“传统”的胜利,也是“传承”的胜利 http://m.shhpp.com/newsview331451.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