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视听大会破解网剧创作密码

视听大会破解网剧创作密码

《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

《我的阿勒泰》

《白月梵星》

近年来,北京网络剧创作成果丰硕。在“北京大视听”品牌引领下,涌现出《我的阿勒泰》《滤镜》《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白月梵星》等一批精品。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剧精品化、产业化发展,成为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的焦点之一。

优质文学IP提供“源头活水”

在“屏中万象,剧领风潮”等网络剧创作主题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从网络剧精品化的根基谈起,一致认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坚实的产业配套和丰富的文学土壤是精品内容诞生的基础。北京正全面升级一揽子扶持政策,通过资金扶持升级、营商环境升级、宣推力度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为创作者提供施展才华舞台。其中,怀柔“中国影都”的规划,持续发挥自身科技、影视和服务优势,为产业创新和精品创作提供有力支撑。

为从源头夯实剧本根基,北京市广电局已连续三年联合中国作协,共同推动“影视+文学”的融合转化。在本次研讨会的特别环节,中国作家协会向业界隆重推荐了15部具有高度网络视听转化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批作品涵盖现实、历史、科幻、悬疑等多个领域,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既有苏童的《好天气》这样描摹时代变迁中个体悲欢的力作,也有祝勇以故宫文物南迁为背景的《国宝·山鸣谷应》;既有海飞讲述明代抗倭谍战的《昆仑海》,也有段子期充满奇特想象的科幻小说《倍速世界》;此外,还包括反特故事《第一个十月》、志怪小说《两心图》、探险小说《丝路古船》、社会派悬疑《追凶》等。这批优质文学IP的推荐,为网络剧精品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源头活水”。

通过细节还原打动观众

面对市场的新变化,来自头部平台与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精品创作方法论。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提出,在不确定性中重建“相信的力量”,需要通过“长短结合、量质结合、新老结合”深耕创作,以开放生态滋养行业未来;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晓培认为,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在于“真实”,需通过细节还原与共情逻辑打动观众,并以多元性对抗方式,在温暖底色中探讨社会议题;上海尚世影业总经理周瑜则表示,将始终坚持以“真善美”为主题,以专业诚心和敬业匠心打磨作品,践行“上海出品”的创作使命。

此外,产业策略最终落脚于创作者的个体表达与艺术追求。青年导演王育萌分享了创作初心,表示北京文化已深植血脉,希望呈现兼具北京特色与普遍情感共鸣的故事。中国国家话剧院二级演员刘端端则从表演者视角出发,认为演员与角色是“双向奔赴”,唯有将自己全然交付,深挖角色内心,才能让角色获得真实鲜活的生命。

悬疑剧、都市剧均有破局之道

在两场圆桌对话中,与会嘉宾分别聚焦悬疑剧和都市剧两大热门类型,展开了精彩的思想碰撞,深度解码当前类型剧的创作核心与破局之道。在“悬疑剧,既要在‘意料之外’也要在‘情理之中’”圆桌对话上,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影视艺术总监郭现春表示,大量采风工作奠定创作细节,要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真实可信的警察形象。导演、编剧房远表示,悬疑剧的人物设定并非凭空杜撰,要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总策划王小枪表示,悬疑不悬浮,故事和剧本都要有真实性。长信传媒编剧魏风华表示,历史无法重回,但历史的温度可以感触,要走出去、沉下来,扎根创作之中。

在“都市剧,从二水分流到双轮驱动”圆桌对话上,稻草熊娱乐集团申少峰指出,创作者在人物塑造上要有所突破,并应当向观众展示具有高价值和差异性的生活方式。著名制片人黄澜提到了如何在“爽文”当道的环境下创作出“反成功学”故事的经验,用更新颖的视角去创作内容。北京开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田宇认为,网络剧的创作一方面要尊重现实,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加入新的元素,让内容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北京紫禁城影业文学总监伊北分享了在与团队磨合剧本过程中的心得,即要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更好融合各方创作力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戏文系书记,中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会长卢蓉特别提到了女性创作的重要性,这类题材十分考验创作功底,需要创作者审慎以待。

在关于网络剧的深入探讨中,与会专家共同探索了网络剧的创作密码,他们一致认为,优质网络剧应当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度。此外,专家们还就网络剧的多元化发展、跨界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网络剧作品,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又一个充满惊喜与思考的叙事世界。

文/本报记者杨文杰

·话题·

新大众文艺如何书写普通人的烟火人间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10.4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5.5%。由此蓬勃发展的网络视听文艺,成为时代的“文艺轻骑兵”,以光影为笔,以屏幕为卷,记录着时代的波澜壮阔,也书写着普通人的烟火人间。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期间,以“众心筑艺时代共鸣”为主题的新大众文艺主题研讨会举行,各界代表就新大众文艺行业趋势进行研讨。

爱奇艺副总裁、总编辑王兆楠指出,大众文艺创作者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故事的讲述者。目前全国十万家的微短剧相关企业,去年直接带动全国64.7万个就业岗位,各行各业普通人都在跨界成为讲故事的人。

快手娱乐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正菲也注意到了大众文艺创意主体的迁移。“如今新大众文艺正以普通人作为大主题,以平台机制、社区文化和内容技术为支撑,催生出去中心化、生活化、全民参与的新格局。”她介绍,去年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快手星芒短剧联合创作者重磅推出《澳门故事》短剧,“此剧在平台的播放量超过23亿,这就是新大众文艺的魅力。”

无忧传媒战略副总裁瞿涛指出,大众的深度参与已经成为文艺作品的突出特征。直播短视频作为集体文化的共鸣场,敏锐捕捉并表达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情感反应。过去的一两年从淄博的“赶烤”到“尔滨热”,从《我的阿勒泰》到《黑神话·悟空》,在直播短视频的助推下,一种美食、一个景区、一本书、一款游戏都可以成为爆款。

科技进步让创作者藏在心底的创意破土而出。生成式AI正在从生产工具进化为创作助手。“去年我们2000万张海报和64万条短视频都是基于生成式AI完成的,AI的大规模应用让创作的门槛一降再降,让灵感创意不再因为成本而淹没。”王兆楠介绍。

快手可灵AI产品及运营负责人李杨则以实例具体讲述了当下AI对于创作者的助力作用。据介绍,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万用户参与了可灵的创作计划。一周前刚刚发布的全球首部AI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就是可灵与国内新锐的视频工作室共同创作的。

文/本报记者祖薇薇

统筹/满羿

相关知识

视听大会破解网剧创作密码
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力推“文学+影视”,发布网络微短剧扶持计划
“精品化”“多样化”成创作共识 网络剧创新发展前景可期
9月10日,佛山见!2024华韵视听大会将在佛山举行
引领创作趋势:2023“北京大视听·青春中国梦”网络文艺精品片单发布
视听领域前沿技术“亮相”国际视听大会
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25号在京举办:10余场行业活动正式公布
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网络视听青春文艺”论坛圆满举办
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丨视频行业的这些变化 你知道吗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开幕 线下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

网址: 视听大会破解网剧创作密码 http://m.shhpp.com/newsview330473.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