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个人也要主动作为
孙建国
贵报7月5日评论《给大数据“杀熟”戴上重罚紧箍咒》,针对防范大数据“杀熟”提出了不错的建议。保护消费者避免被大数据“杀熟”,需要国家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主动立法、立规、立矩,也需要立行立效,决不能容许商家和平台联手对客户痛下杀手。
但无论监管多么有力,也难免有盲区。一些平台可能不断“创新”出新花招,抢监管滞后的空当,猎寻目标进行大数据杀熟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像病毒一样。因此,大数据时代,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个人也要主动作为。
一是要筑牢个人防护墙,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被自己的习惯牵着走,主动走出藩篱和桎梏。
二是货比三家,这在现实中和网上都是避免被杀熟的法宝。尤其在网上货比N家都不费吹灰之力,分分钟钟的事,举手之劳,就可避免。
三要适当地到实体店中走走转转,看看价格到底能差多少。不要轻信网上的优惠,网上网下比对后才有鉴别。
相关知识
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个人也要主动作为
警惕“技术性牟利”沦为翻版大数据杀熟
深圳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制度 大数据杀熟最高或可罚5000万
央视痛批大数据杀熟:就是宰客,就是恃强凌弱,就是商业欺诈!
“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文明码:表面“大数据”实则“伪科学”
“文化大数据产业论坛”在京举行 与会人员共商文化大数据发展
在线视频平台大数据杀熟成惯例 买VIP就活该被宰?
大数据时代,“诚信”如影随形
假冒伪劣、虚报价格!二手交易平台交易要避免“被坑”
网址: 避免被大数据“杀熟”个人也要主动作为 http://m.shhpp.com/newsview12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