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何为三人成虎,隋炀帝速亡只因使民不以时

何为三人成虎,隋炀帝速亡只因使民不以时

原标题:何为三人成虎,隋炀帝速亡只因使民不以时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身三个主要问题——为人做事、出主意是否秉持着忠诚之心?和朋友交往是否秉持着诚信之心?学到的知识是否有温习的时候?”

曾子指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以继承和传播孔子有关孝道的思想而闻名,后世儒家尊称其为“宗圣”。

据说曾参是一位稍微有些木讷的厚道学者,关于曾参,印象中有两个人物和他紧密关联的故事。

一个是曾参的母亲,曾参以孝道出名,其母也以儿子为荣。

有一次,曾母正在织布机前织衣,有一邻居惊慌跑来说道:“你儿子在外面杀了人,官府要连家人一起抓,你快跑吧!”曾母意甚从容的微笑道:“我儿老实巴交的,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怎会杀人?休得胡言。”过一会,又有另一个跑来说道:“老太太,曾参在外面杀了人,你快跑吧!”曾母怒道:“胡言乱语,我儿怎会杀人?”又过不久,第三个人跑来说道:“曾参杀人了,官府、仇人都在找你们家人,你还不快先躲起来?”曾母放下织布机,慌忙迈向正门,一听门外有动静,转身跑向院子,施展逾墙之技,翻墙从一小道逃身。

事后证明,曾参并无杀人,曾母仅是虚惊一场。而对儿子信任有加的曾母也经不住不同三人的同一说法,信以为儿子果真杀人,这就是成语“三人成虎”的由来,一人假说老虎来了大家或不信,二人假说则将信将疑,三人同说则信以为真。

谎话传得多了容易被信以为真,历史上“三人成虎”的记载数不胜数。

另一和曾参有关联的人是吴起(上图),据说吴起是曾参的学生。吴起是和孙武并名的兵圣,司马迁《史记》即以两人并列为一传,后世谈起兵法也以“孙吴”并称。

吴起有兵书《吴子兵法》传世,可惜佚失较多,原书据说有“四十八篇”,今仅剩“六篇”。从仅剩的“六篇”内容中可看出吴起确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当然,吴起并不是一个纯儒,他一生带兵打仗未逢一败,先后帮助魏国、楚国称霸群雄。

但关于吴起的私品,历来备受争议。其中有一个故事就和曾参有关。吴起年轻时发奋读书,对母亲赌誓说不成名就不归乡里,外出寻师学习,来到曾子门下成了入室弟子,几年后,老家带来书信说吴母病故,希望吴起回家办理丧葬事宜,吴起仰天悲痛不已,却并无回家打算。

以孝道出名的曾参听闻此事后,愤怒的把吴起驱逐出自己门下。吴起才从儒家转投兵家。

(备注:很多书和资料都说吴起是曾参的学生,其实吴起是曾参儿子曾申的学生。因误而误,若不查阅资料,本人也一直把吴起当成曾参的学生。依据:曾参〔公元前505-前435年〕,吴起〔公元前440-前381年〕,曾参去世时吴起刚5岁,还做不了曾参的学生。)

二、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在此读导,领导,治理的意思。千乘:乘读剩,千乘即千辆战车。)

孔子说:“领导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国,第一,要兢兢业业、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第二,不要浪费任何资源,要关心、爱护他人;第三,需要民众帮忙时不要影响到民众的私人作业时间。”

隋炀帝杨广所以速亡,就是没有节用,更没有“使民以时”。开凿大运河长远看本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操之过急,不顾百姓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强制百姓从事无偿的劳力,最终百姓们被逼得连最低的生存状态都没有,不造反就是等死而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何为三人成虎,隋炀帝速亡只因使民不以时
何为“神”?何为“仙”?“神”与“仙”,有何不同
家长提议将《岳阳楼记》移出教科书,只因里面提到一人,有理吗?
我读论语小记:为政第二·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真的能做到吗?
新时代文艺评论三思:“为何”“何为”与“如何为”
恋爱使人坚强,同时也使人软弱
批命绝技透露:民间盲派八大空亡论命细法!
何为情感?何为感情?
制片人搭档确认强森不演《速10》《速11》

网址: 何为三人成虎,隋炀帝速亡只因使民不以时 http://m.shhpp.com/newsview106228.html

所属分类:美好生活